新活素是一種新型的適用于在休息或輕微活動時呼吸困難的急性失代償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藥物[1]。自2008年1-12月, 應用新活素針對18例使用洋地黃效果不佳的難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現著重于護理心得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齡52~82歲,平均(76.3±11.2)歲;缺血性心肌病12例,
高血壓性心臟病4例,擴張型心肌病2例;心功能NYHA分級Ⅲ級6例,Ⅳ級12例。所有患者均有心衰反復發作,本次發作后應用洋地黃等常規治療效果不滿意。
1.2 治療方法 基礎治療:除停用洋地黃等正性肌力藥物外,原有的擴血管、利尿和抗感染等基礎藥物不變。新活素針用法:先采用負荷劑量靜脈推注(負荷劑量為1.5μg/kg,靜脈推注時間1~2min),然后按維持劑量靜脈微泵維持[維持劑量速率為0.0075μg/(kg·min),維持時間24~48h],一般使用1~2d。
1.3 結果 觀察用藥前后血壓、心率和呼吸困難程度;肺部啰音分布、肝臟腫大、下肢水腫情況,并按心衰評分標準進行評分。凡用藥后患者心衰評分較用藥前減少≥50%判斷為有效, 否則無效。根據心衰評分標準[2],18例難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中16例較用藥前減少≥50%,有效率為88.8%。用藥前和用藥后2周超聲心電圖心功能測定顯示,射血分數(EF)、每搏量(SV)、每分輸出量(CO)、小軸縮短率(FS)較治療前明顯升高;心率較治療前明顯減慢,治療前后收縮壓(SBP)及舒張壓(DBP)無顯著變化。
2 護理措施
2.1 一般護理 患者臥床休息,協助生活護理,床鋪應保持平整、干燥、清潔,對高度水腫的患者注意翻身以預防壓瘡,并給予低鹽、低脂易消化的半流質飲食,保持大便通暢。
2.2 心理護理 難治性心力衰竭是一種危重癥,多為老年患者,病程漫長,反復發作,多次住院,患者容易產生孤獨、焦慮、消極、行為退化等不良心理反應。因此,護士要多深入病房,做好解釋工作,加強與患者的聯系,傾聽患者訴說,了解其心理需求,運用支持、鼓勵、疏導、撫慰等方法做好心理護理,同時,與患者家屬密切配合,積極解決患者所急所需,以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2.3 治療護理 正確執行醫囑,按照要求嚴格掌握用藥的濃度和速度,保證靜脈通路的暢通;使用靜脈留置針用藥過程中要加強巡視,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注意患者用藥后的不良反應,新活素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
低血壓(本組患者均未出現低血壓等嚴重的不良反應),在用藥過程中需心電監護,隨時觀察血壓和心率的變化,并準備好各種搶救物品和儀器,以備搶救之用。由于患者用藥后尿量會增加,應準確記錄出入量,并協助患者床上大小便,盡量減少活動量,以減輕心臟負荷,同時注意電解質情況,以免誘發心律失常,加重心衰(本組1例重度心衰患者出現室性早搏,在嚴密的觀察下未發生嚴重癥狀,不影響新活素的臨床用藥,1例出現Ι度房室傳導阻滯伴竇性心動過緩,未進行處理觀察2h后自行恢復正常);觀察用藥后患者呼吸困難是否改善(本組患者呼吸困難癥狀均得到明顯改善),根據病情調節合適的氧流量(2~4L/min),給予合適的半臥位,并指導患者咳嗽、協助排痰,以保持呼吸道通暢。
3 討論
難治性心力衰竭是指經臥床休息、限制水鈉攝入并給予強心、利尿及擴血管治療,其癥狀和臨床狀態難以控制甚至惡化者[3]。洋地黃一直是治療心衰的一線藥物,一旦遇到洋地黃不能控制的難治性心力衰竭時,非洋地黃類藥物可為臨床提供更多的治療選擇。新活素作為非洋地黃類抗心力衰竭的藥物,具有均衡擴張動脈和靜脈、降低心臟前后負荷、迅速緩解呼吸困難和全身癥狀等作用。本組患者應用新活素針治療難治性心力衰竭臨床有效率達88.8%,本資料還表明應用新活素針治療后心功能指標EF、SV、CO、FS較治療前明顯升高,心率較治療前明顯減慢。
應用新活素針治療難治性心衰對護理工作有更高的要求,新活素針可誘發心律失常[4](本組發生2例),因此,用藥過程中護士應特別注意觀察,尤其是嚴重心衰和已有心律失常的患者,同時,密切觀察用藥效果,正確掌握用藥的濃度和速度。(參考文獻:新活素治療難治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和護理,中華中西醫雜志2009年第10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