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的供血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始終存在著波動,但這種波動經過機體自身調節,促使血液供需相對恒定,保證心臟正常工作。如果任何一種原因引起心肌缺血,經機體調節不能滿足心臟工作需要,這就構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心肌缺血。我們要事先知道心臟的癥狀,對癥下藥,預防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是指心臟的血液灌注減少,導致心臟的供氧減少,心肌能量代謝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臟正常工作的一種病理狀態。
心肌缺血癥狀:
1、胸腹部不適:出現類似胃部不適的胸腹部不適,與一般胃病不同的是,此種胃部不適是一種憋悶、脹滿的感覺,有明顯的誘發因素,如生氣或過度悲傷等。持續時間在幾分鐘或十幾分鐘內,伴有鈍痛、灼熱及惡心嘔吐感。
2、非心前區的疼痛:疼痛可出現在背部、頸部、左前臂、腕部、手指、牙床、咽喉,甚至下肢。這類疼痛雖部位各異,但誘因多是勞累、激動等,且呈陣發性,服用硝酸甘油能緩解。
3、疲勞感:疲乏也是心肌缺血的表現形式。患者多表現為無任何原因可解釋的疲倦,精力不足,在活動后甚至連伸直身子的力氣都沒有。
心肌缺血的原因
為什么會心肌缺血呢?血壓降低、主動脈供血減少、冠狀動脈阻塞,可直接導致心臟供血減少;心瓣膜病、血粘度變化、心肌本身病變也會使心臟供血減少。還有一種情況,心臟供血沒有減少,但心臟氧需求量增加了,這是一種相對心肌缺血。給心臟供血的血管叫冠狀動脈,開口在升主動脈內。 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見的病因,是冠狀動脈狹窄。而冠狀動脈狹窄的主要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臟病就是大家常說的冠心病。所以,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罪魁禍首”。
無癥狀心肌缺血
無癥狀心肌缺血又叫無痛性心肌缺血或隱匿性心肌缺血,是指確有心肌缺血的客觀證據(心電活動、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謝等異常),但缺乏胸痛或與心肌缺血相關的主觀癥狀。這些患者經冠狀動脈造影或死亡后尸檢,幾乎均證實冠狀動脈主要分支有明顯狹窄病變。無癥狀心肌缺血在冠心病中非常普遍,且心肌缺血可造成心肌可逆性或永久性損傷,并引起心絞痛、心律失常、泵衰竭、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
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它可影響各型冠心病的預后,所以應積極診斷與治療。天津華夏醫院專家建議人們定期進行體檢預防,另外心肌缺血者要注意飲食,六個字,低脂肪高纖維。情緒上要注意不要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定時排便,不能過度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