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絞痛發作是因為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發生急劇的暫時性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癥狀。中醫學對心絞痛發作是如何認識的呢?
《素問·臟氣法時論》云:“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膺指兩乳之間,即胸骨后疼痛,可放射至左肩背。臨床所見兩臂內痛極少,多向左肩背及左內兩側沿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放射至小指和無名指。這是對心絞痛發作時部位特點的描述。
對心絞痛發作時疼痛癥狀的描述是這樣的:《諸病源候論》云:“其久心痛者,是心之支別絡,為冷風所乘,痛也,故成疹(病)。不死,發作有時,經久不瘥也”。又說:“夫心痛,多是風邪痰飲,乘心之經絡,邪氣搏于正氣交結而痛也。若傷心之支別絡而痛者,則乍間乍盛,休作有時也。”《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篇》有“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等記載。
《圣濟總錄·心痛總論》說:“心痛諸候,有寒氣卒客于臟腑,發卒痛者;有陽虛陰厥,痛引喉者;有心背相引,善瘛傴僂者;有腹脹歸于心,痛甚者;有急痛如針錐所刺者,有其色蒼蒼,終日不得太息者;有臥則從心間痛,動作愈甚者;有發作積聚往來,上下痛有休止者。或因于飲食,或從于外感,中臟既虛,邪氣客之,痞而不散,宜通而塞,故為痛也。”這些臨床表現,類似現代醫學中冠心病心絞痛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