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學者的一項研究表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征(NSTE ACS)后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室顫(VT/VF)不常見,但48小時之內和之外的持續性VT/VF發生率基本相等。伴早期和晚期持續性VT/VF的NSTE ACS患者全因死亡率的顯著升高,使得對于上述患者48小時后加強監控和干預以預防心律失常死亡變得重要。論文于2012年5月29日在線發表于《循環》(Circulation)雜志。
室性心律失常為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致死性并發癥,但目前尚不清楚NSTE ACS人群中持續性VT/VF的發病率和預后。此項研究共納入9211例NSTE ACS患者,并對VT/VF的發病率和后續生存率進行了評估。
結果顯示,VT/VF的累計發病率為1.5%;其中0.6%為納入后48小時內出現VT/VF,0.9%為48小時后出現VT/VF。出現VT/VF的患者更可能伴有既往心衰、射血分數<30%和3支血管冠脈疾病。無論VT/VF的出現時間如何,持續性VT/VF的預測因素均相似。48小時內出現VT/VF患者的30天死亡率高于未出現者。與48小時內VT/VF相關的死亡風險升高持續至1年時。與無VT/VF的患者相比,48小時后出現VT/VF患者的死亡風險大于早期出現者。伴VT/VF患者的心率失常性死亡率高于無VT/VF患者。
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是一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臨床綜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穩定型心絞痛(UA),其中AMI又分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及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血小板的激活在ACS的發生中起著重要作用。
室性心律失常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亂,是常見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動過速(室速)、心室顫動(室顫)等。室速,尤其是合并器質性心臟病的室速通常是可導致室顫、猝死等嚴重后果的心律失常,要及時明確診斷,判斷室速的原因、誘因及對預后的影響并及時處理。老年人群中室性心律失常的發生情況,就象器質性心臟病一樣隨年齡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