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是嚴重危及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頑癥。它與飲食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可以說,飲食結構的合理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們患發心臟病的機率。因此,對心臟病人來說,應把合理控制飲食作為穩定病情和輔助藥物治療的重要手段。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治療,達到更好的效果。下面,將為大家介紹心臟病人應如何做到合理控制飲食。
1、限食
限食就是限制進食的數量和種類。心臟病人多半肥胖,或容易發胖,因此應有計劃地控制熱量,減輕體重。進食不宜過飽,以免造成胃腸負擔過重,誘發心臟病發作。此外還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過涼過熱的食物,以減輕胃腸刺激。
2、限脂
限脂就是限制過多的脂肪和膽固醇,如油類、肥肉類食品,動物內臟,雞蛋等。在飲食方面,應避免動物性食品,少吃肥肉、奶油、黃油等脂防類食物,少吃動物肝畦、腦、魚子、墨斗魚、松花蛋等含膽固醇高的食物;應多選用豆類食品,因黃豆中含有卵磷脂及無機鹽,對防治冠心病十分有利。
3、限鹽
鹽是不可缺少的礦物質,但太多也不行,每天最好限制在5克左右。吃鹽過多,會導致鈉水潴留,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臟負擔,對預防心臟病不利。
4、補充纖維素
纖維素是一種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的物質,能促進膽酸從糞便中排出,減少膽固醇在體內生成,有利于冠心病防治。纖維素主要存在于蔬菜中,以竹筍、梅干菜、芹菜、韭菜為代表,糧食作物中以黃豆、燕麥含量較多。國內認為,每天纖維素應吃15-30克左右:才能滿足需要。據國外報道,如每天攝入26克纖維素,就可降低女性患心臟病的危險,同時心肌梗塞的危險也相對降低。
5、補充維生素
豐富的維生素有助于心臟健康。如維生素C能改善冠狀動脈的血液循環,保護血管內皮細胞的完整性,還能促進膽固醇生成膽酸,從而降低血中有害的膽固醇。維生素E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能阻止不飽和脂肪酸發生過氧化,保護心肌,預防血栓。維生素PP(即尼克酸、煙酸)能擴張末梢血管,防止血栓形成,還能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綠葉蔬菜中富含維生素C;肉類、谷物、花生、酵母中富含維生素、PP;油脂、豆類、蔬菜中富含維生素E。
6、補充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數量不多,但作用很大,心臟病人同樣離不開。硒能保護心臟,防止病毒感染,是心臟的守護神。碘能促進新陳代謝,抑制膽固醇吸收,從而減緩或阻止冠心病的發生、發展。此外,鈣、鎂、銅、鉀、鈉、鉻等微量元素也與保護心臟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