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近發表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雜志上的一篇文章,通過比較了85500名志愿者的數據,作者們發現工作時間過長的人群患心臟節律紊亂(例如心顫)等疾病的風險要明顯增高。
研究結果表明,相比于每周工作時間為35-40個小時的人群來說,每周工作時間超過55小時的人群患心顫的風險要高40%。該文章的作者,Mika Kivimaki教授認為:這一發現表明長時間的工作會伴隨心顫風險的增高,這也許揭示了為什么長期工作會導致中風等疾病的風險的升高,畢竟心顫是導致中風發作的主要原因。此外,心顫還會導致其它的疾病的發生,例如心臟衰竭以及中風相關的癡呆癥等等。
Mika Kivimaki等人通過對英國等地85500名志愿者的數據進行分析,比較了從1991年到2004年之間他們的工作時間的長度特征,并將其分為了三組:35小時以下,35-40小、41-48小時,49-54小時以及55小時以上。所有參與者在研究初期都沒有心顫的癥狀出現。
經過十年的追蹤調查,作者發現其中新出現了1054例心顫的病例,而對于工作時間超過55小時的人群來說,他們患心顫的風險相對要高40%。
40%的風險對于本身就有心血疾病高發風險的人群,例如老年、高膽固醇、超重、吸煙以及體育鍛煉貧乏的人們來說是一個很高的數字。而對于年輕、健康的人群來說,這一風險實際上并不會有多大的影響。
該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括數據來源不夠詳實,以及沒有考慮工作類型等等。然而,Mika Kivimaki教授認為如此大規模的數據是該領域此前從未出現過的。因此,對于后來的研究以及臨床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資料來源自生物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