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來自TUM的研究者們做出的一項研究結果揭示,人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內心的想法。生理的傷害起到的作用則相對小一些。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的《BMC Geriatrics》雜志上。
衰老并不一旦會伴隨心態的下降以生活質量的降低,Karl-Heinz Ladwig教授說道:心理因素,例如焦慮、抑郁等等,會影響主觀的生活質量。對于女性來說,是否有伴侶也會對生活質量起到相當重要的影響。對于這一最新的研究來說,Ladwig等人分析了來自3600名平均年齡在73歲左右的志愿者的相關數據。
為了分析人們的主觀生活質量,研究者們利用調查問卷的方式收集了這些參與者們的相關信息,并且對其主觀的生活質量進行了評分(0-100)。之后,作者將分數分別在0-50以及在51-100之間的人群進行了分組分析。結果顯示,對于分數較高的群占據了整體人群的79%,而分數偏低的人群則主要由女性組成。
之后,研究者們從眾多的心里因素中鑒定出抑郁以及焦慮等等對于人們的主觀生活質量具有最重要的影響。低收入以及睡眠質量低下等也會有負面的影響。然而,生理健康問題對于人們的生活滿意程度的影響則微不足道。對于女性來說,獨自生活也會對主觀的生活質量造成顯著的負面影響。
這項研究表明我們需要對老年人采取正當有效的措施,以提高其主觀的生活質量。畢竟生活質量越高,則人們的死亡風險則越低。研究者們總結道。(資料來源自生物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