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復旦大學附屬
腫瘤醫院舉行的首屆國際針灸治療腫瘤論壇上獲悉,一項研究發現,針刺對預防頭頸部腫瘤病人放療后的口干癥狀效果顯著。該成果已被《腫瘤》雜志收錄,并獲得美國200余萬美元的資金支持。放療、化療對病人身體損害非常大,而研究證明,在放化療期間聯合使用中藥,可以發揮增效減毒作用,圍放化療期間(即放化療前后的一段時間)就可以采用中藥輔助治療,以減輕毒副反應。一般來說,在開始放化療時,可以進行中藥治療,一直服用到放化療結束后一年左右。常見用藥物有
蘆筍膠囊。
據介紹,臨床上,頭頸部放療后的患者常常會有口干舌燥現象。從2003年起,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科孟志強教授與美國安德森腫瘤中心Lorenzo Cohen教授合作,在腫瘤整合醫學領域進行了長達8年的研究,其中的“針刺預防頭頸部腫瘤病人放療后口干癥狀”項目采取隨機對照試驗,共完成86例針刺預防頭頸部腫瘤放療后口干癥狀的樣本對照試驗。試驗發現,經過針刺預防的患者,在放療結束后,其唾液的分泌量遠遠多于未經治療的患者,且差異明顯。該研究項目經第三方對臨床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后也證實“確有療效”。
該項目還將進行國際多中心大樣本的隨機對照試驗,并將設立盲法進一步探討其中奧秘。
鼻咽癌放療后多見口干等癥狀
鼻咽癌出院后會出現口困難、口干舌燥、臉部麻木、口腔起泡、肌肉委縮、眼花、頭痛、頭暈、耳炎、耳鳴、牙痛、牙齦炎、咽喉發炎、腫痛等,其中又以張口困難、口干舌燥最為難愈。
一、張口困難
這是腮腺急性反應,可發生于放療1~2次后,出現腮腺區軟織組腫脹、疼痛、張口受限、局部壓痛。這是因為腮腺受照后局部充血水腫,腮腺導管阻塞,使涎液淤積不易排出所致。(每天要堅持張口練習)
二、口干舌燥
這是口腔、口咽部黏膜急性反應,表現為口干咽痛、局部充血、腐爛、潰瘍、膿性偽膜形成,有時口干燥是相當頑固的,唾液腺的重建有的人要幾年時間,如不注意防治,有的將長伴一生。 (口干吃口水醇可以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