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蘇丹紅”、“孔雀石綠”、“三聚氰胺”等相關事件后,再一次讓國人學習“新的”致癌物質名詞——二惡烷。
二惡烷,是一種有機化合物,為無色液體,稍有香味,微毒。本身是有毒污染物,在生產個人護理產品過程中,如洗發精、牙膏、除臭劑、化妝品等個人護理用品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化學污染物,可以引起過敏反應,甚至中毒及致癌。
專家指出,二惡烷對人體的影響主要分為兩方面,慢性影響包括損害肝、腎功能;急性影響則指大量攝入二惡烷會嚴重損害肝、腎及中樞神經,嚴重者可致命。其次,對皮膚、眼部和呼吸系統亦有刺激性,并且可能對肝、腎和神經系統造成損害,誤服更可引致急性中毒。
但其實二惡烷用在制造洗發水上并不能加強特別功效。霸王國際在聲明中聲稱:“‘非刻意添加’而‘技術上無法避免由原材料殘留’的微量二惡烷。歐盟法律允許的,不會對消費者構成安全或健康問題。產品被檢測出來的二惡烷含量是10ppm,國際上關于二惡烷檢測理想限值是30ppm,其中比較嚴格的是美國,是20ppm,已低于最低數值。”
先不論霸王洗發水中含二惡烷多少,生活用品畢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天天使用的。長期接觸致癌物質,是人們最希望避免的。那么,為減低大家的顧慮,二惡烷能否替代?
霸王在其聲明中試圖傳遞這樣一個信息:二惡烷普遍存在于沐浴露、洗發水等日化產品之中,是其制造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副產物。
華南農業大學理學院
香港化妝品化學師學會陳創光也表示,洗發水企業可以在技術上避免將這種有害物質帶入到化妝品里。陳創光指出,含二惡烷的表面活性劑(AES)并不是不可代替的,目前已經有新的表面活性劑能達到更好的效果,不過價錢要貴4到5倍,因此,很多企業不愿意采購這種替代原料。
不論這次“霸王事件”最終如何,我們在生活中應該適量用個人護理產品、洗滌用品等,為保護環境出一份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