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并非不可防治,實際上大腸癌是最易自我篩查的病癥,如能早期發現也是最能治愈的病癥。大腸癌生長很慢,潛伏期較長,93%的大腸癌來源于腺瘤(一種癌前病變),從腺瘤發展到癌需5~7年;美國研究表明,每年進行便隱血檢測,可使大腸癌死亡率降低33%。 雖然大腸癌可防可治,但是在我國實際上超過80%患者確診時已發展到中晚期,早期診斷率僅10-15%;國內調查顯示,早期大腸癌術后存活率達90-95% 以上,而晚期則只有5%。
直腸癌的早期癥狀如下:
1、排便習慣改變 腹瀉或便秘,排便不盡感,大便進行性變細,晚期有里急后重。
2、便血 為直腸癌常見的癥狀之一。發病初期50%的病例有便血,開始出血量少,見于糞便表面,合并感染后為濃血便。
3、慢性腸梗阻時,腹部膨脹,腸鳴音亢進和陣發性絞痛。
4、全身惡病質 癌腫晚期,病人出現食欲減退、消瘦、乏力、貧血、黃疸、腹水等。
5、直腸指檢可觸及包塊,手套粘血性粘液。
6、腹脹晚期肝大、腹水,導致病人腹脹。
7、乙狀結腸、直腸鏡檢可觀察到癌腫的形態、色澤、部位。
因此對于直腸癌早期癥狀和特征應該及早預防才是關鍵。當排便習慣改變,便血的時候應該及早去醫院就診。
早期直腸癌的臨床特征主要為便血和排便習慣改變,在癌腫局限于直腸粘膜時便血作為唯一的早期癥狀占85%,可惜往往未被病人所重視。當時作肛指檢查,多可觸及腫塊癌腫侵犯周圍組織器官,可致排尿困難、尿頻、尿痛等癥狀;侵及骶前神經叢,出現骶尾和腰部疼痛;轉移至肝臟時,引起肝腫大,腹水、黃疸,甚至惡液質等表現。
腹脹、腹痛、便秘等地位腸梗阻也是直腸癌的早期表現之一,食物的吸收主要是在小腸內完成,等到食物到達結腸乃至直腸時,已變成排泄的廢物。人們吞嚼食物之后,通過小腸先到右半結腸,再到左半結腸,最后到達直腸。食物殘渣到右半結腸時,仍有部分液體沒有被完全吸收,此時的腸內容物呈液狀,因右半結腸較寬,一般很少發生梗阻。但直腸癌腫瘤常有繼發感染和慢性毒素吸收的特點,所以,患右半結腸癌的病人常有低燒、盜汗、全身乏力、貧血等癥狀。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直腸癌的早期癥狀可以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醫不僅可彌補西醫治療的不足,還可從整體出發,辨證施治,抑制癌細胞生長及增殖,控制擴散轉移癥狀,與其他療法聯合應用還可提高療效。珍香膠囊汲取祖國醫學之精華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藥研究臨床基地多年大量的患者臨床驗證表明,該成果對癌細胞具有高度的抑制與殺滅作用,逐步縮小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