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痔的鑒別診斷
即使有痔存在,也應該注意與
結直腸癌、肛管癌、息肉、直腸黏膜脫垂、肛周膿腫、肛瘺、肛裂、肛乳頭肥大、肛門直腸的性傳播疾病以及炎性腸病等疾病進行鑒別。
四、痔的中醫辨證
1.風傷腸絡證:大便滴血、射血或帶血,血色鮮紅,大便干結,肛門瘙癢,口干咽燥。舌紅、苔黃,脈浮數。治以涼血止血。
2.濕熱下注證:便血色鮮紅,量較多。肛門腫物外脫、腫脹、灼熱疼痛或有滋水。便干或溏,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浮數。治以清熱燥濕。
3.氣滯血瘀證:腫物脫出肛外、水腫,內有血栓形成,或有嵌頓,表面紫暗、糜爛、滲液,疼痛劇烈,觸痛明顯,肛管緊縮。大便秘結,小便不利。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弦或澀。治以活血消腫。
4.脾虛氣陷證:腫物脫出肛外,不易復位,肛門墜脹,排便乏力,便血色淡。面色少華,頭暈神疲,食少乏力,少氣懶言。舌淡胖,苔薄白,脈細弱。治以益氣升提。
五、痔的治療
治療原則:無癥狀的痔無需治療。治療目的重在消除、減輕痔的癥狀。解除痔的癥狀較改變痔體的大小更有意義,應視為治療效果的標準。醫生應根據患者情況、本人經驗和醫療條件采用合理的非手術或手術治療。
(一)一般治療
改善飲食、保持大便通暢、注意肛門周圍清潔和坐浴等對各類痔的治療都是有效的。
(二)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痔治療的重要方法,I、Ⅱ度內痔患者應首選藥物治療。
1.局部藥物治療:包括栓劑、乳膏、洗劑。含有角菜酸黏膜修復保護和潤滑成分的栓劑、乳膏對痔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含有類固醇衍生物的藥物可在急性期緩解癥狀,但不應長期和預防性使用。
2.全身藥物治療:常用藥物包括靜脈增強劑、抗炎鎮疼藥。
(1)靜脈增強劑:常用的有微粒化純化的黃酮成份、草木犀流浸液片、銀杏葉萃取物等,可減輕內痔急性期癥狀,但數種靜脈增強劑合用無明顯優越性;
(2)抗炎鎮痛藥:能有效緩解內痔或血栓性外痔所導致的疼痛;
(3)中醫藥辯證治療。
(三)硬化劑注射療法
黏膜下層硬化劑注射是常用治療內痔的有效方法,主要適用于I、Ⅱ度內痔,近期療效顯著。并發癥有局部疼痛、肛門部燒灼感、組織壞死潰瘍或肛門狹窄、痔血栓形成、黏膜下膿腫與硬結。外痔及妊娠期痔應禁用。
(四)器械治療
1.膠圈套扎療法:適用于各度內痔和混合痔的內痔部分,尤其是Ⅱ、Ⅲ度內痔伴有出血和/或脫出者。套扎部位在齒狀線上區域,并發癥有直腸不適與墜脹感、疼痛、膠圈滑脫、遲發性出血、肛門皮膚水腫、血栓性外痔、潰瘍形成、盆腔感染等。
2.中藥線結扎:用絲線或藥制絲線、紙裹藥線纏扎在痔核的根部,使痔核壞死脫落,創面經修復而愈。
3.物理治療:包括激光治療、冷凍療法、直流電療法和銅離子電化學療法、微波熱凝療法、紅外線凝固治療等。主要適應證為I、Ⅱ、Ⅲ度內痔。主要并發癥為出血、水腫、創面愈合延遲及感染等。
(五)手術治療
適應證:內痔已發展至Ⅲ、Ⅳ度,或Ⅱ度內痔伴出血嚴重者;急性嵌頓性痔、壞死性痔、混合痔以及癥狀和體征顯著的外痔;非手術治療無效且無手術禁忌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