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俗話說十人九痔,說明很人患有類疾病如果在便時出血,感覺有東西脫出肛門外,或肛門外有腫物疼痛,分泌物增加,就可能是得了痔瘡。那么,痔瘡是怎么一起的呢?我們來看看中醫的說法。
臨床上,
痔瘡可分為外痔、內痔和混合痔等三種。內痔早期的癥狀主要是大便時出血,血量較多,有時點滴而下,血量有時如泉噴射,沒有疼痛或其他不適。日久可以引起貧血,感到頭昏、氣短、乏力。一般的情況下,內痔到中期的這段期間,大便后就會有痔核脫出肛門外。
對于痔瘡的常見病因,中醫有以下說法:祖國醫學通過長期的臨床經驗,總結出痔的發病原因,不單純是局部因素,主要的是由于人體陰陽失調,加之外感、內傷、六淫、七情等因素所致,歸納起來有以下幾方面:
1、飲食不節:飲食過、過飽或食用肥膩炙煿之品,或量飲酒及食用辣椒、姜、蔥等刺激性食物,容易生濕積熱,濕熱下注肛門,使肛門充血灼痛,引發痔瘡。
2、便秘:久忍大便,大腸積熱,是痔瘡發病的個原因。
3、勞累過度:久坐則血脈不行,久行則氣血縱橫,經絡交錯。久坐久行,勞累過度,使腸胃受傷,以致濁氣瘀血,流注肛門而生痔疾。
4、久病:久瀉、久痢、久咳,易使氣血虧損,氣虛下陷,而生痔瘡。
5、感受外邪:著名的藥典《金匱要略》中明確的指出:“小腸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熱者,必痔”。可見感受寒邪、熱邪均可發生痔疾。同時,中國傳統醫學又指出痔因“皆是濕熱風燥四氣所傷,而熱最多也”之說。
6、婦人妊娠、
月經不調:婦人妊娠、月經不調,易致關格壅塞,經血流溢滲漏于腸間,而誘發痔瘡。
7、遺傳因素:藥典《薛氏醫案》中有“痔瘡之癥或稟受胎毒,或母腹中受熱也”的說法,其說明了痔瘡與遺傳有關。
8、情志因素:中醫很重視七情致病,因此有喜傷心、怒傷肝之說。喜怒無常,氣血侵入大腸,結積成塊,易生便血。
9、房事過度:而《諸病源候論》中有關于“諸痔皆由傷風、房室不慎所致”的說法;此外,古人又有“忍精不泄而致痔漏”之說。
10、臟腑虛弱:臟腑虛弱,加之外感
風濕,內蘊熱毒,而致氣血下墜,結聚于肛門,易生痔瘡。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痔瘡雖然普遍,但是對其的治療還是要以正確的藥物治療為主。
膚痔清軟膏、馬應龍麝香痔瘡膏、痔痛安搽劑、痔速寧片、痔根斷片、愛脈朗、玻特利等肛用制劑是目前市面較為火熱的痔瘡藥物,如想了解痔瘡治療的詳細
用藥指導,可致電400——101—6868,咨詢百濟執業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