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種伴有上腹部疼痛、早飽、惡心嘔吐等癥狀的胃腸道周期性消化系統疾病,在我國的發病率高達20%。這種疾病雖然不會威脅人們的生命,但卻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質量,對它的診斷和治療受到了歐美國家的廣泛關注。由于其發病機理不明,至今西方醫學界沒有找到有效的治療手段。
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神經影像研究組秦偉副教授等人與成都中醫藥大學等單位合作的一篇有關功能性消化不良中樞機制的研究論文,被Gastroenterology雜志正式接收,該雜志2010年影響因子12.8,系胃腸疾病行業內世界頂級期刊。
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秦偉等人的論文《Abnormal Resting Brain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is Related to Symptom Severity》,通過腦腸互動理論揭示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樞機制,為臨床治療提供了客觀依據,指出這種疾病可能是某些抑郁癥的起因,建議及時治療,而當前最有效的治療手段就是采用中醫針灸療法。該論文是近幾年來中醫界發表的最高檔次文章。
據介紹,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神經影像研究組自成立以來,采用信息技術等交叉學科研究手段,分析探討針刺機理的相關問題,近3年來在國際7種知名刊物共發表SCI論文23篇,總影響因子超過60,2011年榮獲陜西省高校科學技術一等獎。(以上資料來源:生物谷)
關于消化不良疾病知識或者消化不良用藥的指導需求,可關注康德樂大藥房微信(查找公眾號kdlyao或掃左側二維碼),健康優惠信息即時明了!也可撥打400-101-6868電話咨詢。
康德樂大藥房消化科藥師溫馨提醒:腹部體位常不能緩解消化不良,進食及抑酸藥可緩解癥狀,所以要常備食物,且進食前或進食后1小時服用抑酸藥,因各種食物可引起消化不良,如果需要于飯后服用。
給患者提供安靜的環境以緩解壓力,使患者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建議患者通過其他方法如深呼吸、幻想以緩解壓力。另外,準備給患者做內鏡檢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