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潰瘍與胃潰瘍統稱為消化性潰瘍,臨床特點為慢性、周期性、和規律性的上腹部疼痛。十二指腸潰瘍比胃潰瘍多見,在年齡方面十二指腸潰瘍多見于青少年,而胃潰瘍以中老年患者多見。十二指腸潰瘍主要是攻擊因子特別是胃酸的分泌增加所致,因此胃酸多是十二指腸的一個顯著特征。
如果治療不徹底,十二指腸潰瘍的復發率很高。有人統計:十二指腸潰瘍經治療癥狀消除后如不進一步鞏固治療,其一年復發率高達50%—80%,因此如何預防十二指腸潰瘍復發,是當前治療該病的主要難題。越來越多的觀點認為十二指潰瘍的治療,應注重治本,積極調理脾胃功能,健脾益氣,增強患者抵抗力,應堅持治療與預防相結合。病人的十二指腸潰瘍愈合后,醫生應指導病人繼續服用維持劑量的藥物以預防潰瘍復發。
反酸是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常見的一個癥狀,是由于過多的胃酸反流入口腔形成的。 絕大多數十二指腸潰瘍患者,胃酸分泌都超過正常人,稱高胃酸分泌狀態。這是因為十二指腸潰瘍患者胃壁細胞對刺激的反應高,無論基礎游離胃酸分泌量還是酸度都高于正常人和胃潰瘍患者。
另外,十二指腸潰瘍的炎癥常波及幽門,使幽門充血、水腫,大量胃液不能順利地流入小腸,再加上炎癥的原因,使胃產生逆蠕動,胃液隨逆蠕動而流到食管和口腔,使病人口感酸味,產生反酸現象。反酸的現象提示十二指腸潰瘍可能處于活動期,此時檢測基礎胃酸分泌量和最大胃酸分泌量大都能得出陽性結果,而二者比值若超過60%,則提示有胃泌素瘤的可能。
十二指腸潰瘍的癥狀表現:
1、疼痛:上腹部疼痛是十二指腸潰瘍的主要癥狀。但大約有10%的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可無疼痛,典型的疼痛常呈節律性和周期性。
2、疼痛的部位和性質:常位于上腹部中部、左前胸下部或左上腹。疼痛的表現為隱痛、鈍痛、刺痛、燒灼樣或脹痛,一般不放射,范圍比較有限,疼痛多不劇烈,可以忍受。
3、疼痛的節律:節律性疼痛是十二指腸潰瘍的特征性癥狀,它與進食有一定的關系。十二指腸潰瘍疼痛常在饑餓時和夜間出現,進食后可以減輕,十二指腸潰瘍疼痛節律性比胃潰瘍明顯。
4、疼痛的周期性:十二指腸潰瘍常呈反復周期性發作,疼痛持續數日、數周、或數月后,繼以數月乃至數年的緩解期,而后又復發。其周期性發作特征也比胃潰瘍明顯。
胃酸過多是潰瘍病形成的基本條件,而幽門螺桿菌(HP)感染在潰瘍病的發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有效的抑酸劑等抗潰瘍藥物的不斷涌現以及有效的根治幽門螺桿菌方案的出現,使得潰瘍病這種慢性、容易復發,只要能及時發現,并能按醫囑根據不同的個體情況進行正規、足療程的治療,大部分的潰瘍病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療而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