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5月9日刊《美國醫學會雜志》上發表的一則對以往研究的綜述及薈萃分析披露,益生菌的服用(活的微生物,它們會在諸如酸奶等食品中自然出現,人們對其的食用是為了賦予人體某種健康的裨益)與降低抗菌素相關性腹瀉的風險——一種使用抗菌素的常見不良反應——有關。
根據文章的背景資料:“使用會干擾胃腸道菌群[微生物]的抗菌素與諸如腹瀉等臨床癥狀有關,而腹瀉可在高達百分之三十的病人中出現。這些癥狀范圍涵蓋從輕微及自限性的癥狀至嚴重癥狀——尤其是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而抗菌素相關性腹瀉(AAD)是患者不堅持抗菌素治療的一個重要原因。”益生菌可能在抗菌素治療時或治療后維持或恢復腸道的微生態系統(微生物生態學)。文章的作者寫道:“人們對益生菌干預療法的興趣日增,而益生菌可有效防止或治療AAD的證據也在增加。”
加州圣塔莫尼卡RAND Health的Susanne Hempel, Ph.D.及其同事們開展了一項研究,旨在對可獲得的用益生菌來防止或治療AAD的證據進行評估。綜述作者對數據庫進行了搜尋以發現涉及AAD和益生菌(乳酸菌,雙歧桿菌,酵母菌,鏈球菌,腸球菌,和/或芽孢桿菌)的隨機對照試驗(RCTs)。共有82個RCTs符合納入本研究的標準。
大多數的RCTs使用的是僅以乳酸菌為基礎的干預或是乳酸菌與其它菌屬(這是生物體系的次級細分)相結合的干預;對這些干預中的菌株的記錄不良。在所有被納入的試驗中,有63個試驗報告了發生腹瀉的參與者的數字,以及隨機分派至2個治療組的參與者的數字。在所有的63個RCTs中(n = 11,811名參與者),與不用益生菌的對照組相比,益生菌的使用與發生腹瀉風險降低42%有關。該結果在若干亞組中及敏感性分析中都是一致的。治療效應等同于13這個需要治療數字。
研究人員指出,在匯總的結果中存在著顯著的異質性(跨越各項研究的差異),而確定這一關聯是否會隨著人群、抗菌素的特征或益生菌的制劑而發生系統性變化的證據不足。
文章的作者得出結論:“我們的綜述發現有足夠的證據可以得出結論:施予輔助性的益生菌與AAD風險的降低有關。這個一般性的結論很可能會掩蓋在病人中、抗菌素中及益生菌菌株或混合物中存在的功效的異質性。未來的研究應該對這些因子進行評估并明確地評估不良反應的可能性以進一步地增進我們對用益生菌來防止AAD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