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達1.2億,其中50~75%的慢性感染者有活動的病毒復制和肝臟炎癥改變,
慢性乙型肝炎的發生機制尚不明確,故迄今無統一療法,盡管干擾素或
拉米夫定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有效,但受多種因素影響,不能得到廣泛應用。本研究中,筆者應用甘利欣膠囊聯合
優思弗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取得較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來我院就診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計87例,均為抗病毒治療失敗或無抗病毒治療指征而肝功能長期異常者,診斷符合2000年9月“第10次全國病毒性肝炎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1.2 治療方法:治療組:口服甘利欣膠囊(江蘇正大天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50mg/粒)150mg/次,3次/d;優思弗(
熊去氧膽酸,德國Falk大藥廠,250mg/粒)250mg,/1次/d。對照組: 口服甘利欣膠囊(同上)3粒/3次/d;維生素C片0.3g/3次/d。療程均為8wk。
1.3 觀察項目
1.3.1 癥狀及體征: 包括乏力、納差、肝區不適、黃疸、肝脾腫大等。
1.3.2 肝功能檢測:包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C-谷氨酰轉移酶(GGT)、總膽紅素(SB)、總蛋白(TB)、
白蛋白(ALB),每2周檢測1次。
1.3.3 免疫功能檢測:包括
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
1.4 療效判斷標準 顯效:療程結束時肝功能恢復正常,臨床癥狀消失,肝脾腫大縮小或無變化;有效:療程結束時臨床癥狀好轉,ALT、GGT、SB較治療前下降50%或低于正常上限值2倍以下;無效:療程結束時臨床癥狀及體征無變化,肝功能指標改善不明顯或惡化。
1.5 統計學處理:定量資料用t檢驗,定性資料用X2檢驗。
2 結果
2.1 肝功能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后比較:*P<0.05,**P<0.01;治療后組間比較:△P<0.05,△△P<0.01
2.2 免疫功能2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后組間比較:P<0.05,P<0.01
2.3 療效:兩組療效比較。
組間比較:P<0.01
3 討論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尤其是抗病毒治療失敗或無抗病毒治療指征而肝功能長期異常者極易演變成肝纖維化及
肝硬化 ,治療組在肝功能、免疫功能及總有效率方面均優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慢性
肝病特別是膽汁淤積時,內因性膽汁酸積聚會導致肝細胞和膽管細胞損傷。優思弗可抑制內因性膽汁酸與細胞膜結合,并可抑制內因性膽汁酸的界面活性作用,使肝細胞膜上的膽固醇和磷脂不易被溶解,從而起到穩定肝細胞膜作用。另一方面, 優思弗可使膽汁中的膽汁酸和HCO3ˉ排泄率平衡增加,起到利膽作用。因此,熊去氧膽酸通過保護肝細胞膜及利膽兩方面的作用使肝功能迅速改善,亦有人認為,熊去氧膽酸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時可能部分作用是免疫介導。
本研究亦發現,治療組治療前、后IgG、IgM有顯著改善。體外試驗證明,熊去氧膽酸經抑制肝內γ干擾素(INF-γ)的產生而減輕了肝細胞和膽管細胞的免疫損傷,這種免疫抑制可能對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發揮重要作用。另外, 甘利欣膠囊主要成分為甘草酸二銨。而甘草酸二胺鹽能使體內甘草酸轉化為甘草次酸,肝臟存在類固醇的代謝酶△4~5-β還原酶,甘草次酸與其親和力大于類固醇從而阻礙了類固醇的滅活。應用甘草酸二銨后更能顯示出內源性皮質激素樣效應,具有保護肝細胞膜、抗炎、免疫調節、抗病毒及類固醇樣作用。甘利欣膠囊與優思弗聯合應用,明顯提高了臨床療效,且服用方便,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尤其適用于臨床上肝功能長期異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