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瓊瑤 任翠 陳娟
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 多發生于45~59 歲的人群,男性發病多于女性, 大腸癌發病部位依次為直腸、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降結腸、橫結腸。近年來, 大腸癌的發病率有明顯的上升趨勢, 其原因可能與飲食結構變化、預期壽命的延長以及檢查手段的提高有關。腸造口俗稱人工肛門造口, 是由于大腸疾患或外傷需要手術將結腸某部分(如乙狀結腸、橫結腸或盲腸)引到腹壁外所做的人工開口, 該造口的功能是排泄糞便。手術治療是大腸癌的主要治療手段, 對低位直腸癌患者的手術治療, 臨床上常采取Miles 術式即經腹會陰直腸癌聯合根治術,行永久性人工肛門造口以期達到手術根治和減少復發、提高生存率的目的。2004 年8 月~2005 年7 月, 對39 例造口術病人的心理狀態進行動態分析, 針對不同時期心理反應實施個體化心理護理, 取得一定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39 例, 男31 例, 女8 例, 平均年齡68.7 歲, 均為直腸癌, 已婚, 大專以上文化8 例, 高中10 例, 初中以下文化21 例,公費醫療25 例, 自費14 例, 入院后39 例患者均在不同時期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反應。
2 心理狀態分析
2.1 術前病人的心理狀態。
腸造口術使患者的排便方式和排便習慣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加上惡性腫瘤的雙重打擊, 手術前大部分患者均感到非常困惑和無助。本組病人術前100%存在焦慮、恐懼心理,74%的患者存在抑郁和絕望表現, 66.67%的病人產生白卑心理, 71.79%的病人擔心手術后受到歧視。患者常常表現為沉默寡言、憂郁、煩躁、憤怒、孤立無助, 對手術治療產生懷疑、對預后缺乏信心、不信任醫務人員、不配合治療及護理工作。面對惡性腫瘤家屬和患者愿意盡早手術治療, 面對排便改道的手術,部分患者會拒絕接受, 最終選擇保守治療, 因此延誤了手術最佳時機, 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及干擾了正常生活。隨著手術日期的臨近, 患者的憂慮和恐懼可達到高峰, 這種狀態可影響機體的內分泌系統, 通過下丘腦使大量促腎上腺素釋放而影響免疫力, 從而減低機體對病毒、細菌及過敏物質抵抗力, 降低了對手術的耐受性, 增加了手術后并發癥發生的機會。患者常表現為失眠、煩躁、血壓升高、頭昏、頭痛、發熱心悸等異常心理、生理狀態。也有少數病人對手術治療看得過于簡單, 過于樂觀, 認為做了手術就可解決問題, 對術中或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缺乏思想準備, 一旦出現問題就會情緒低落, 非常消極[3], 病人往往感情脆弱, 經常獨自落淚, 唉聲嘆氣, 喜怒無常, 逃避現實, 甚至產生輕生念頭。此時病人非常需要得到心理支持、幫助和理解。
本組69.23%的病人渴望得到醫務人員的心理和生活指導,100%的病人希望了解更多的疾病相關知識, 從中尋找希望重建自信。
2.2 術后病人的心理狀態
病人術后由于置管多, 活動無耐力, 加上排便習慣的改變,常產生憂慮、自卑、依賴心理。本組100%的病人由于缺乏造口護理技能而擔憂, 并渴望掌握較多的造口護理知識, 得到較好的造口護理指導和生活指導; 20.51%的病人由于害怕異味影響自己的社會地位, 歸屬和尊重的需求受挫, 產生懊惱、絕望心理; 71.79%的病人看到排便位置和排便方式的改變而變得焦慮恐懼; 也有少數病人由于手術創傷和心理打擊而出現精神癥狀: 幻聽、幻視、說胡話、煩躁不安。此時病人常表現為哀傷、失眠多夢、食欲不振、臥床不起、喜歡多問、煩躁、易怒易激動, 以自我為中心, 憤世嫉俗、害怕孤獨、感情極度脆弱等。
2.3 康復期病人的心理狀態
康復期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漸恢復, 心理上已逐漸接受現實, 情緒基本穩定, 醫務人員和家屬的護理重心會有所轉移,某些病人會誤認為久病床前無孝子, 自己已成為別人的累贅,害怕受到冷落和歧視, 擔心術后排便方式的改變使自己家庭地位和社會地位降低, 易產生憂郁、自卑、消極心理。本組58.97%的病人術后康復期由于擔心自己的排便方式影響他人生活而變得消極沉悶, 產生憂郁、自卑心理; 53.85%的病人認為自己是殘疾, 害怕他人歧視而不愿出門, 從此與世隔絕, 表現為郁郁寡歡、拒絕社會交往、逃避現實、對護理人員和親人百般挑剔,希望得到他人加倍關心和重視, 擔心出院后無人照顧、自我護理能力低下而不愿意出院。
3 護理對策
3.1 術前心理護理: 術前加強訪視, 做好造口定位和疾病知識宣教, 穩定患者情緒使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以最佳的身心狀態接受手術治療, 術前積極配合醫務人員做好充分的心理和生理準備。
在明確診斷和定出手術方案后, 護理人員及家屬要耐心細致地照顧病人, 加強護患交流, 及時做好疾病知識宣教。介紹腸道的解剖和生理, 目前國內治療進展和預期效果, 說明腸造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交談中注意患者一些細微變化, 及時捕捉患者心理活動, 采取個體化的心理干預措施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安排患者和已康復的造口病人同住, 請他們現身說法。通過患者間相互幫助、情感支持、心理交流等方式, 幫助新近接受造口的患者盡快在生理、心理、社會等各方面恢復健康, 以最佳身心狀態接受手術治療。護理人員和病人家屬應積極配合, 與病人多交流, 傾聽病人主訴, 關心體貼病人, 幫助其度過心理危機時期, 正確對待疾病。一旦確定手術日后, 護理的重點應放在繼續穩定病人情緒和充分的腸道準備、預防手術并發癥。向病人強調術前飲食管理和清潔腸道對防止術后感染、確保手術成功的重要性, 使其主動配合腸道準備。指導病人按時、正確服用腸道殺菌藥和清潔腸道的瀉藥, 保持充足睡眠及良好心態, 保證營養物質的供給, 增強體質; 同時做好術前訪視, 與病人多交談, 介紹手術方法及術后注意事項, 與醫生- 起根據病人生活習慣幫助病人選定腹部造口位置并做好標記。交談中準備一段輸液膠管假設為腸管, 形象地比喻腸管和造口之間的關系, 并介紹造口的特點、功能、對身體的影響, 術后造口護理方法、造口用品的選擇, 造口并發癥的處理等。可以采取個體化指導或集體指導, 播放造口護理的VCD, 發放造口護理手冊等措施,一方面便于病人將來自己易于護理, 另一方面提高病人參與意識[4], 讓病人消除焦慮恐懼心理, 減輕心理壓力, 樹立信心, 安安心心地接受手術治療。
3.2 術后心理護理: 術后適時進行有效的護患交流, 認真觀察和分析腸造口患者的心理和軀體變化, 給予心理指導和造口護理指導, 減輕患者心理壓力。
病人術后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對病情、手術效果、預后存在較多擔憂, 護理中除加強病情監護、心理護理、預防并發癥外,更要重視病人的生活護理, 特別是術后早期的造口護理及飲食指導。飲食不當易引起腹脹、腹痛、腹瀉等腸功能紊亂現象, 要讓病人親屬和病人一起接受飲食指導, 合理搭配膳食, 加強營養, 促進身體早日康復。術后當天護理人員應認真觀察造口情況, 24~48h 內親自為病人粘貼造口袋, 早期使用有效的護理產品預防造口皮膚過敏反應, 并逐漸教會患者家屬如何觀察腸造口的變化, 預防造口早期并發癥的發生, 掌握腸造口的基本護理方法, 造口用品的選擇及如何處理腸造口的各種不良反應,并鼓勵患者認真觀察, 參與造口護理的整個過程, 消除患者對腸造口的恐懼和困惑。從病人的語言、行為中分析病人的心理變化及心理需求, 給予熱情關懷和心理疏導, 鼓勵患者多與醫務人員交流, 傾訴內心痛苦及憂慮, 尋求心理支持和更多的造口護理知識。本組39 例患者中, 8 例患者術后早期產生絕望心理, 意欲輕生, 經過護理人員的心理疏導和精心護理而恢復信心, 按期出院。
3.3 康復期心理護理: 患者康復期要做好出院宣教, 加強護患溝通, 積極解答患者提問, 做好患者的飲食護理和日常生活護理, 使其解除后顧之憂, 恢復做人尊嚴, 盡快回歸社會。
護理人員要積極為恢復期的造口患者提供各種康復指導和心理咨詢, 正確問答患者的問題, 減輕顧慮, 給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支持和飲食、日常生活護理。鼓勵患者參加適量運動, 身體康復半年后即可恢復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 同時告訴患者著裝宜寬松, 均衡飲食, 注意勞逸結合, 堅持定期復查。術后半年內不要提舉重物, 做好造口皮膚的局部清潔, 及時更換造口袋, 正確處理好造口帶來的各種不良反應, 可以像健康人一樣沐浴、游泳、登山、旅游、娛樂、運動。鼓勵患者消除自卑心理,恢復以往正常的社會交往活動, 重建自信, 恢復做人尊嚴, 同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提高術后生活質量。護理人員要逐漸教會患者正確更換造口袋及處理各種并發癥, 幫助患者選擇適合自己的造口用品, 請有經驗的、恢復較好的造口病人現場示范,傳授自我護理體會和方法, 介紹飲食、日常活動等方面的經驗,同時發放出院造口護理手冊, 組織造口患者觀看造口護理的VCD, 針對患者心理需求進行個體化的心理干預, 指導患者自己掌握腸造口的護理方法, 消除后顧之憂。本組39 例病人中除1 人因過度悲觀絕望、術后并發多臟器功能衰竭死亡外, 38 例均康復山院。39 例患者術前、術后心理特點比較見表1。
4 討論
4.1 存在問題
4.1.1 腸造口將伴隨患者度完余生, 部分造口袋材質粗糙, 容易造成造口周圍皮膚過敏、破損感染, 應指導患者選擇適合自己的造口分護理用品,學會正確處理造口各種不良反應。
4.1.2 造口門診尚未建立。造口門診的建立是造口護理中的重要內容。如何延長造口袋的佩帶時間, 合理預防及處理并發癥, 都需要造口治療師的正確指導, 這有待于造口治療師隊伍的建立和壯大。
4.1.3 身患癌癥和終身佩戴造口袋的雙重打擊, 使某些病人飽受身心兩方面的摧殘, 加上昂貴的醫療費用支出, 社會、家庭地位的改變, 常使病人有被嫌棄、被歧視的感覺, 因而感到生不如死, 產生消極、悲觀、絕望心理。
4.2 發展需求
4.2.1 在原有基礎上, 改進國產造口袋的材質和造型, 降低進口造口袋的成本, 使病人能夠以比較低廉的費用, 得到比較優質的造口護理產品, 降低病人及家屬面對昂貴的醫療費用及造口用品所承受的心理壓力, 恢復患者生活的白信心, 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4.2.2 造口護理是一項特殊的專科護理, 造口治療師的工作在國內才剛剛起步, 特別是云南對造口治療師更加需要。造口治療師隊伍的培訓和壯大, 可以為腸造口患者提供及時、正確的護理指導, 有利于緩解腸造口患者的心理壓力, 解除術后顧慮, 減少腸造口并發癥的發生。
4.2.3 腸造口患者作為一組特殊人群, 終生佩戴造口袋, 心理壓力大, 醫院、家庭、單位乃至全社會都應重視和關心造口患者, 時刻為他們提供醫療和心理上的幫助, 滿足他們的心理和社會需求,提高生活質量。
面對日益增長的癌癥威脅, 全社會都不能等閑視之。關心癌癥病人, 提高癌癥病人的生活質量, 已成為億萬人民的強烈愿望和迫切要求, 也是醫療衛生和科技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和任務, 腸造口術病人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貫穿于病人從住院、確診、手術、康復到重返社會的全過程, 因此, 護理人員應積極探索規范化、程序化、人性化的腸造口護理模式, 尋求家庭、社會的支持, 設立造口俱樂部, 消除造口病人的心理障礙, 使其樹立生活的信心重建社會適應能力, 將大大提高腸造口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關瓊瑤,任翠,陳娟。腸造口術患者的心理護理[J]. 當代護士,2006,1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