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希望的季節,有希望也就會造成壓力。在壓力下,很多人都容易失眠。本來容易春困了,再加上失眠對人的影響就大了。失眠對工作及身體健康都帶來不容忽視的影響。
失眠可不僅僅是影響工作這么簡單,它還會引起許多的疾病,比如說,失眠的人,由于長期處于睡眠不足狀態,嚴重引起感知方面變化,如視野變化、幻視、免疫功能降低、消化功能和性功能減退、記憶力下降、脾氣變得暴躁、性格改變,也會誘發高血壓、冠心病、中風、糖尿病,婦女導致皮膚干燥、月經失調等疾病。
失眠了怎么辦?很多人采取的辦法是吃安眠藥,這無異于飲鴆止渴,長期服用這些藥物,要通過人體的肝腎代謝掉的,自然會給我們的肝腎增加負擔,帶來損害,而且這種損害是長期的、隱蔽的,我們通常把目光集中在睡眠上,而難以發覺這些藥已經傷害我們于無形之中。
想要對抗失眠,我認為要從舒肝養心入手,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開心,把抑郁統統拋掉,把我們的肝從黑暗中解救出來,這樣我們的經絡自然就通暢了。
打個比方說,當我們不管是郊游也好,還是打球做運動,身心都完全放松了,能夠發自內心的笑出來,這一笑我們明顯就能感覺到由里到外的通暢,心情好了胃口也就好了,飯吃的多,其中的精微物質自然經過吸收轉化,滋養我們的身體,氣血足,循環好,代謝自然加快,而睡眠也就會逐漸變得正常。
同時我們還要注意心在睡眠中的重要作用,唐代孫思邈說:能息心,自暝目。《睡訣》說:早晚睡時,先睡心,后睡眠,可見先睡心是睡好的先決條件,在失眠疾病中,因心理因素所致的失眠占重要地位,治療時應以先睡心,首調心為原則,尤其是在起始失眠階段,調節心理因素尤其重要。上床以后,如果入睡困難或早醒不易再入睡,不要煩躁,而應想些輕松愉快的事情,或者聆聽輕音樂,以及鐘擺滴答聲,借助溫潤或單調的聲響,催眠入睡。
同時如果再配合一些中醫的養生方法,很快就能夠解決掉失眠的困擾。前人曾提出過誘導入睡法。清代曹慈山說:寐有操縱二法:操者,如貫想頭頂,默數鼻息,返觀丹田之類,使心有所著,乃不紛馳,庶可獲寐。縱者,任其心游游思于杳渺無聯之區,亦可漸入朦朧之境。最忌者,心欲求寐,則寐愈難。蓋醒與寐交界關頭,斷非意想所及,惟忘乎寐,則心之或操或縱,皆通睡鄉之路。這是一種由動入靜,誘導大腦皮層由興奮轉向抑制的方法。如果心潮起伏,必定輾轉床褥,難于入眠。
如果患有失眠,記住一定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壓力,要更新自己的精神面貌,理智控制情緒。其次是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注意生活規律化,作息定時,飲食清淡定量,只有在必要時才去求助于藥物。
但應切記,一般使用的鎮靜劑、安眠藥,或多或少具有副作用,常服成癮,依賴成性,與毒為友,終非長計。服用之際,應當同時采用中成藥進行調節身體機制,并有步驟地逐漸減少服用西藥的量次,最后完全摒棄不用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