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癥的表現有3個,分別是強迫觀念、強迫行為、強迫意向。這三個強迫癥癥狀都是強迫癥患者經常會有典型癥狀?档聵匪帋熞黄饋砀蠹铱匆幌。
1 強迫觀念
其定義為,以刻板形式反復進入患者頭腦中的侵入性觀念,表象或沖動,這些強迫觀念往往讓人非常的痛苦,患者深知這些都是不合理的,不必要的,卻又無法控制和擺脫。
A 強迫性懷疑:對已經完成的事情的可靠性不確定,如,門窗真的關緊了嗎?
B 強迫回憶:不由自主的反復回憶以往的事情,即使一些很小不值得回憶的事,但仍揮之不去。
C 強迫性窮思竭慮:對于一些沒用意義或無關緊要的事反復思索,比如為什么眉毛會長在眼睛上面,而不是下面?
D 強迫性擔心:一種不必要的擔心,比如出門會不會被車撞?
雖然這些想法在常人看來荒謬,患者也深知這些想法是不必要的,但無法擺脫,依然陷入強迫與反強迫的斗爭中,有的患者通過行為來緩解強迫與反強迫的對抗,從而緩解帶來的焦慮等情緒。
2 強迫行為
是受腦海中強迫觀念所驅使,一般是為了減輕強迫觀念所伴隨的痛苦而采取的意識的動作或行為,其表現為以減少強迫觀念的方式進行,可以為外顯性的,也可為內隱性的。
一些外顯性的行為是可以被他人觀察到的,如反復檢查門窗是否關好;一些內隱性的行為,比如腦海中不斷重復某個詞,計數或祈禱,是其他人無法觀察到的。比起外顯性強迫行為,存在內隱性強迫行為的個體,在執行強迫行為的過程中往往難以抵抗,也難以監控這些行為的發生,因為這些內隱性強迫行為更易發生且不易察覺。
A 強迫性檢查:可能是由于患者強迫性懷疑或強迫性擔心,反復檢查門窗是否鎖緊,天然氣或水是否關好,做的事是否精確完美?
B 強迫性洗滌:患者總覺得自己或周圍的東西臟,而進行反復的洗手,洗滌衣物,或擦洗家具等,洗好幾遍或十幾遍,往往耗費幾個小時,從而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患者也苦不堪言。
C 強迫性計數:患者不能控制的計數,如數樓層,階梯,地板磚數,達到自己期望的數值或次數后,才能開始做其他事情,一旦被打亂或不能完成,患者將感到焦慮不安。
D 強迫性儀式動作:與強迫行為意思相近,但通常與動作行為表現有關,而強迫行為包括外顯性和內隱性,患者必須按照自己特有的行事順序或模式進行,一旦被打亂,就必須重新再做一遍為止。
3 強迫意向
患者感受有一種強大的內在驅使,讓自己去做某種違心的事兒,比如,有的患者站在陽臺上就有一種向下跳的沖動;或者有的患者抱著自己的嬰兒,就有一種想往地上摔的沖動。雖然患者不會真的去做,也知道這種想法是不理性的,但是這種沖動無法控制,情不自禁的去想,甚至蠢蠢欲動想去實施。
思維反芻在強迫癥患者中表現為應對一些侵入性的想法或懷疑無休止的重復思考;Pure O常用來描述有思維反芻但無外顯性強迫行為的一類強迫癥患者,就是說這類強迫癥患者沒有強迫性檢查,強迫性洗滌等行為。
但當個體遭遇諸如考試失敗、喪失等負性生活事件之后,個體的思維停留在生活事件的影響之下,不斷地想為什么這種事發生在我身上等,即反復思考事件的原因、后果及其給自己帶來的感受等內容。
一般來說,對于強迫癥患者,在執行這些行為時,自身也是被迫的,與不愿執行的行為的意識也就是常說的反強迫,自己雖知這些是不正確的想法和觀念,卻無法擺脫這些的強迫觀念。所以,作為讀者的你,若懷疑自己是否為強迫癥,如果無反強迫,可以初步排除為強迫癥。
從根本上講,這些行為既不能給患者以愉快,也無助于完成有意義的任務,最常見的強迫動作或行為是為了緩解怕臟或污染、懷疑等強迫觀念所引起的苦惱而出現的強迫性洗滌/檢查,以及強迫計數和強迫性儀式行為。
強迫癥狀如果能夠及早發現,并得到一定的干預治療,將能得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如果您對身邊的人的強迫行為有疑問的話,可以咨詢康德樂藥師,為您做全方位的解答,咨詢熱線:400-101-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