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霉素滴眼液聯(lián)合氟康唑治療真菌性角膜潰瘍,可通過不同的作用機制增強抗真菌的療效。那他霉素滴眼液聯(lián)合氟康唑使用治療輕中型真菌性角膜潰瘍有效率達100%,但是對重型患者療效不佳。百濟新特藥房全國連鎖專科經(jīng)營那他霉素滴眼液(那特真)。
近年來,隨著抗生素和激素的廣泛應(yīng)用,以及診斷水平的不斷提高,真菌性角膜潰瘍的發(fā)病有明顯增多趨勢,真菌性角膜潰瘍已成為目前眼科臨床較常見、治療棘手、致盲率較高的眼部感染性疾患。由于眼科缺乏高效、低毒、廣譜抗真菌的藥物,真菌性角膜潰瘍致盲率居高不下。鄭大鳳等采用氟康唑聯(lián)合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療真菌性角膜潰瘍,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鄭大鳳選取真菌性角膜潰瘍患者32例32眼,病程10—30d。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齡15—63歲,平均年齡38歲。32例中19例有植物外傷史,4例繼發(fā)于其他異物,3例伴有細菌性角膜炎,3例伴有病毒性角膜炎,3例病因不明。伴有前房積膿21例,其中2例全角膜潰瘍前房積膿達l/2以上。其中輕型11例,中型18例,重型3例。
輕型患者直接應(yīng)用0.12%氟康唑滴眼液和那他霉素眼液(那特真)滴眼,每小時交替點眼。中型及重型患者在輕型治療的基礎(chǔ)上,全身靜脈滴注氟康唑0.2g,每日1次,伴有虹膜睫狀體炎者,加用阿托品滴眼;合并病毒或細菌感染者,同時使用抗病毒或抗炎藥物;角膜潰瘍面直徑大于3mm,用5%碘酊在潰瘍面燒灼,每3—4d1次。療程在半月以上。
結(jié)果顯示,32例患者中,治愈26例,好轉(zhuǎn)5例,無效l例,治愈率81.25%,療程10~30d左右。
氟康唑是一種新型三唑類廣譜抗真菌藥物,主要通過抑制真菌細胞膜上麥角固醇的合成并抑制細胞色素P一2450而破壞細胞的完整結(jié)構(gòu),從而起到抗真菌作用。它對深部、淺部真菌均有效,尤其對念珠菌、隱球菌具有較高活性,對曲霉菌等作用較差。少數(shù)患者可出現(xiàn)輕度消化道反應(yīng),又可出現(xiàn)一過性血清轉(zhuǎn)氨酶升高,停藥后恢復(fù)。國內(nèi)外均有報道證實氟康唑?qū)φ婢越悄冇休^好的療效且毒性較低。
那他霉素是一種從NATALENSIs鏈霉菌中提取的四烯多烯類抗生素,在體外具有抗多種酵母菌和絲狀真菌,包括曲酶菌、念珠菌、頭孢子菌、鐮刀霉菌的作用。其作用機制是通過藥物分子與真菌細胞膜中的固醇部分分子結(jié)合,形成多烯固醇復(fù)合物,改變細胞膜的滲透性,使真菌細胞內(nèi)的基本細胞成分衰竭而達到治療目的。
氟康唑聯(lián)合那他霉素滴眼液并用于臨床,其抗真菌作用明顯增強,通透性增加,刺激性大大減少,可以互補,既能減少藥物用量,降低毒副作用,又能縮短療程。聯(lián)合應(yīng)用比單獨使用氟康唑療效好,既可彌補氟康唑?qū)Σ糠昼牭毒⑶咕哪退幮裕挚赏ㄟ^不同的作用機制增強抗真菌的療效。該方法適用于輕中型真菌性角膜潰瘍,對重型真菌性角膜潰瘍療效有限。總之,兩者聯(lián)合使用治療真菌性角膜潰瘍療效確切,不良反應(yīng)輕微,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