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是眼睛晶狀體光中毒后變性變質的結果。晶狀體發生變性變質后變成混濁不透明,阻礙光線進入眼內,從而影響了視力。
晶狀體由晶狀體囊和晶狀體纖維組成。晶狀體囊為一透明薄膜,完整地包圍在晶狀體外面。前囊下有一層上皮細胞,當上皮細胞到達赤道部后,不斷伸長、彎曲,移向晶狀體內,成為晶狀體纖維。晶狀體纖維在人一生中不斷生長,并將舊的纖維擠向晶狀體的中心,并逐漸硬化而成為晶狀體核,晶狀體核外較新的纖維稱為晶狀體皮質。
晶狀體就像照相機里的鏡頭一樣,對光線有屈光作用,同時也能濾掉大部分紫外線,保護視網膜和黃斑,通過睫狀肌的收縮或松弛改變晶狀體的屈光度,使看遠或看近時眼球聚光的焦點都能準確地落在視網膜上。
晶狀體纖維的主要成份是蛋白質,其中85%為水溶性的
白蛋白。晶狀體蛋白發生變性,透明的晶狀體會逐漸混濁,遮擋住了光線進入內眼,這就是白內障。由于晶狀體長期與光線接觸,紫外線和藍光會激發大量的自由基,如果沒有足夠的晶狀體內抗氧化劑,晶狀體蛋白質就很容易發生變性變質。
增強晶狀體內的抗氧化性能是預防和控制白內障進展的有效方法。
葉黃素是唯一在晶狀體內發現的類胡蘿卜素,是一種優異的抗氧化劑。大量實驗證實,補充葉黃素可以降低白內障風險,女性可以降低22%,男性可以降低19%。
目前白內障唯一的治療方法是通過手術摘除混濁晶體并植入人工晶體,由于人工晶體的生產廠家的不同,植入的人工晶體濾過紫外線和藍光的性能就不同,當過量的紫外線和藍光到達視網膜,會造成視網膜的傷害,形成繼發性
視網膜病變,視力再次受損,因此,白內障手術后醫生都要給術后的患者補充葉黃素,以吸收透過人工晶體的紫外線和藍光,防止視網膜的傷害和視力再次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