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尪痹顆粒是遼寧好護士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治療風濕類、痛風、骨關節疾病的系列藥之一。尪痹顆粒是根據焦樹德教授多年治療尪痹的處方,經過1983年9月全國第一屆痹病學術研討會(山西大同會議)論證,集中了全國20幾個省、市醫療、科研單位專家朱良春、王為蘭、陳之才、沈丕安、張鳴鶴、金友、張之澧、李志銘、陸志正、趙金鐸、謝海州、胡蔭奇、冷方南等的經驗,經過熱烈爭論,認真修改,最終形成了尪痹顆粒(片)的處方。
老子說:“為其于未有,治其于未亂。”與現代醫生常說的“預防為主”意思相同,這種思想對尪痹病的治療很適合。骨質疏松癥在尚未發生骨關節炎、骨折、關節變形前應用尪痹顆粒,或類風濕關節炎、關節變形的初始階段服用尪痹顆粒,可以收到藥半功倍的療效。尪痹顆粒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通經絡的療效,本品主要適用于久痹體虛,關節疼痛,局部腫大、僵硬畸形,屈伸不利及類風濕性關節炎見有上述證候者。
關于尪痹顆粒的鑒別,百濟藥師教您下面的方法:
(l)取本品9g,加乙醚50ml,冷浸3小時,同時不斷振搖,濾過,蒸去乙醚,加醋酸乙酯 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獨活對照藥材0.1g,加乙醚20ml,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 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乙醚(1: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2)取本品10g,加水20ml使溶解,置分液漏斗中,用乙醚提取2次(20、20ml),合并乙醚液,用2%碳酸鈉溶液提取2次(15、15ml),棄去乙醚液,堿液用鹽酸調 pH值至2~3,繼續用乙醚提取2次(20、20ml),合并乙醚液,加無水硫酸鈉1g脫水,揮盡乙醚,殘渣加無水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桂皮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 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25μl、對照品溶液5μl,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粘合劑的硅膠GF2s4薄層板上,以正己烷—乙醚—醋酸乙酯(10:1.5:0.2:1.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孕婦慎用尪痹顆粒。藥物選擇因患者個體性差異而往往不同,詳情請咨詢百濟藥師,全國統一免費服務熱線:400-101-6868,這有數十位專科藥師為您個體化治療方案、提供全程安全用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