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血白蛋白作為藥物制劑用于臨床已有近50年歷史。HSA具有增加循環血容量、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結合與運輸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質等功能。有規定的HSA適應證包括:1、嚴重感染、創傷所致的低血容量。2、
肝硬化、腎病、營養不良所致的低蛋白血癥。3、燒傷,一般認為燒傷24h以內使用晶體液,24h后可用HSA。
低白蛋白血癥是嚴重疾病狀態的一種表現,可能成為疾病嚴重程度的指標。據報道,在急、慢性疾病時,血漿白蛋白含量與其死亡危險呈負相關。基于以上研究的結果,在病情危重、低蛋白血癥和營養不良的患者中應用HSA被認為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在重癥監護病房,HSA制劑的應用十分廣泛。然而,由于白蛋白是一種生理性物質,對其臨床應用有效性、安全性證據的建立與收集未受到足夠的重視。近年來,隨著循證醫學在臨床實踐中的廣泛應用,證據在臨床決策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許多研究人員開展了有關HsA在重癥患者中效果的臨床研究,但未形成一致的結論。一些隨機對照試驗的結果顯示,在需要營養支持的患者和感染性休克患者中輸人HSA糾正了低白蛋白血癥后,并不能改善患者愈后。WHO已將HSA從其基本藥物目錄中刪除,而我國的基本藥物目錄中仍列有HSA。
通過對目前可獲得的循證醫學證據,主要是一級證據,包括系統評價和大型隨機對照試驗進行檢索、收集、評價和利用,明確HSA應用于患者的臨床有效性,為臨床合理應用HSA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