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是一種預防乙型肝炎的疫苗。即從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血漿中分離乙肝表面抗原(HbsAg),經處理后而制成。乙肝疫苗接種后,可刺激免疫系統產生保護性抗體,這種抗體存在于人的體液之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現,抗體會立即作用,將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不會傷害肝臟,從而使人體具有了預防乙肝的免疫力。
全球60億人口當中20億的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占到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是3.84億,占全球人口的5%以上。三分之二在亞洲,中國占三分之一,有9300萬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每年與乙肝相關的死亡是75萬人,占到死因的第七位。我國每年有34萬人死于乙肝感染,有33萬人死于乙肝相關疾病,還有一萬多人死于丙肝等其它肝炎,多數人死于勞動力最強的年齡。
9300萬慢性乙型肝炎攜帶者中有三千萬人是慢性乙型肝炎,每年的經濟損失比現在四川地震的影響還要大。1991年美國CDC做的關于乙肝流行地區的分布,中國屬于高流行地區,經過15年的努力我們由高流行地區變為中流行地區,這是很大的成績。
但是我們還要看到1992年調查各年齡組的分布圖,2006年的調查各年齡組分布圖,5歲以下兒童的發病率下降到0.98%,我們已經提前達到了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來到2010年5歲以下的孩子病毒攜帶率低于2%,但是青少年、高危人群怎么進行接種仍然是一個問題。
疫苗接種九年之后有6.5%的人已經沒有免疫記憶了,雖然打了疫苗但是沒有免疫記憶,血液疫苗已經有了18年的歷史,17.6%的孩子已經沒有免疫記憶了,這部分孩子需要加強再免疫;有的孩子打了疫苗,但是如果母親是表面抗原陽性、E抗原陽性,十年后10.8%的孩子又感染了乙肝病毒;如果母親是表面抗原陽性、E抗原陰性,有1.9%的孩子會感染乙肝病毒。因此即使是打了乙肝疫苗,仍有必要對他們進行加強,防止他們再感染。
在新生兒時期未種的嬰幼兒時期進行補種,還要對高危人群進行補種。
乙型肝炎感染可能發生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新生兒時期感染的人90%要變成慢性,如果做好預防工作,可以防止這些病人感染;已經感染的進行抗病毒治療,也有可能減少或者延緩疾病的進展,防止發生肝硬化和肝癌。(數據來源:搜狐健康)
乙肝要堅持長期的抗病毒治療
抗病毒治療對乙肝的治療至關重要,2002年,調查顯示只有15%的病人實行了抗病毒治療,81%的病人沒有進行抗病毒治療。通過對指南的解讀,抗病毒治療的病人增加到40%,這提示我們還應該加強我們的工作。64%的病人治療效果不好就停藥了,這樣就不能達到治療效果,我們對病人、醫務人員要加強宣傳,一方面乙肝的治療關鍵是抗病毒治療,同時要長期抗病毒治療,這個理念一定要向病人和義務人員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