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實質(zhì)細胞變性,壞死為主要病變的一種常見的消化道傳染病,臨床上以食欲減退,惡心嘔吐,上腹部不適,肝區(qū)疼痛,困倦乏力等為主要表現(xiàn),伴有程度不同的肝功能損害。其發(fā)病率較高且有不斷升高趨勢,流行地區(qū)廣泛,各種年齡及不同性別均可罹患,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作者于2000年開始對乙肝行
二十五味松石丸進行臨床運用。219例隨訪觀察,發(fā)現(xiàn)二十五味松石丸對HBSAg陽性,HbeAg陽性,抗一HBC 陽性,(俗稱
大三陽)HBSAg陽性,抗一Hbe陽性,抗一HBc陽性(俗稱
小三陽)均有明顯的療效,較之其他治療乙肝的藥物相比,二十五味松石丸以價格低,服用方便,副作用小,療效顯著普遍受到乙肝患者的青睞和醫(yī)務工作人員的厚愛。
病例選擇:所有病例均為門診患者,男137例,女82例,病程最長11年,最短2月,平均6.4年,年齡最大53歲,最小6歲,平均20.3歲,診斷依據(jù):病人自覺食欲減退,惡心嘔吐,上腹部不適,困倦乏力。
實驗診斷:HBSAg陽性,HbeAg陽性,抗一HBC陽性,X線平片可見右膈隆起,肝下角下移。超聲、CT、MRI可見肝邊緣變鈍、肝葉厚度和長度超過正常范圍,肝的大小及形態(tài)異常,肝的邊緣與輪廓異常,肝的彌漫性病變。
二十五味松石丸治療方法:口服二十五味松石丸,早、晚各l粒,空腹服,服用時需嚼碎,用經(jīng)藏紅花泡制的溫開水口服,配以十三味紅花丸、七味紅花丸、格斗等
藏藥為輔藥,根據(jù)病程長短及病情嚴重程度分別為半年為一療程。一般治療2~3個療程。
二十五味松石丸療效判斷:食欲正常,惡心嘔吐消失,上腹部無異常感覺,實驗室各項診斷均接近正常或已達正常。
二十五味松石丸治療結(jié)果:全部病例經(jīng)不同療程療效顯著者167例占76% ,癥狀明顯緩解52例,占23.7 ,無效0例,對219例患者隨訪兩年六個月內(nèi)無復發(fā)者184例,一年內(nèi)無復發(fā)者21例,半年內(nèi)無復發(fā)者14例。
藏藥二十五味松石丸主要成份為海拔四千多米以上的高寒山區(qū)的藥材及名貴藥材,其中松石、珍珠、珊瑚、朱砂、鐵粉等主要為清熱解毒。金光訶子、余甘子、巖精膏、白檀香、柴檀香、藏馬兜鈴、鴨觜花、牛黃、藍花綠絨蒿均有清熱解毒,尤其是清肝熱、解毒。木香、唐古特烏頭,肉豆蔻、丁香、獐牙菜、毛訶子、天竹黃均有清熱、解毒、利黃疸,干黃水功效。藏紅花、木棉花、麝香、豆蔻均有清熱解毒、疏肝利膽、止血化瘀,溫補肝腎之功效。二十五味松石丸治療乙肝療效顯著,值得推廣。
(本文節(jié)選自《二十五昧松石丸在治療乙肝中的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