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是臨床中十分常見的婦科疾病,主要是指女性患者的生殖道及相應組織出現的感染疾病,主要包括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等不同形式。盆腔炎在臨床中一般分為慢性盆腔炎及急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一般是由急性盆腔炎發展而來,患者的主要表現為下腹部出現疼痛、白帶量明顯增多、體溫上升等[1].盆腔炎對于患者存在嚴重的不良影響,病情嚴重且未接受及時治療的患者會出現
月經不調、異位妊娠癥等。我院在盆腔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將頭孢地尼與奧硝唑聯用,收到極佳效果,現作以下報道:
目的:分析在盆腔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頭孢地尼聯合奧硝唑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盆腔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所選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奧硝唑治療,實驗組患者則在對照組患者治療基礎上聯合接受頭孢地尼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的數據經對比后存在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在盆腔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頭孢地尼聯合奧硝唑的治療效果較好,值得應用。
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盆腔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所選患者的主要癥狀表現為下腹部存在痛感、白帶數量明顯增多、體溫上升、全身不適等。患者的排除標準為:精神病患者、意識障礙患者、盆腔結核患者、肝腎疾病患者、妊娠期患者、
腫瘤患者、頭孢地尼或奧硝唑禁忌患者。將所選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40例患者。對照組患者年齡為23-51歲,病程為1-5年;實驗組患者年齡為24-52歲,病程為1-4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經對比后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服用奧硝唑接受治療,患者每日服用2次,每次服藥劑量為0.5g,實驗組患者則在對照組患者治療基礎上聯合服用頭孢地尼,患者每日服用3次,每次服藥劑量為0.1g[2].兩組患者均需要連續接受兩周治療。
1.3 臨床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治療效果可以分為無效、有效及顯效,總有效=有效+顯效。無效:患者接受治療后發熱癥狀等未出現任何好轉,患者的病情甚至出現加重;有效:患者接受治療后主要癥狀有所緩解,患者接受影像學檢查顯示盆腔內炎癥減輕;顯效:患者治療后發熱、腹部疼痛等癥狀消失,患者體征一切正常,接受影像學檢查后顯示盆腔內無炎癥。
1.4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所得數據均經由SPSS19.0軟件包進行檢驗,計數資料表示為[n(%)],利用X2對其加以檢驗,若兩組患者的數據經對比后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從上表1可以明顯看出,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數據經對比后存在明顯的統計學差異。
3 討論盆腔炎主要是指女性患者盆腔生殖期及盆腔結締組織等部位出現的炎癥反應。盆腔炎在臨床一般被分為急性盆腔炎與慢性盆腔炎,若是急性盆腔炎患者未能接受及時、徹底地治療,病情會逐漸發展,患者就會患上慢性盆腔炎,這會給患者的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3].
在盆腔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奧硝唑等硝唑類藥物是常用藥。雖然奧硝唑的費用較低,療效相對確切,但是患者接受奧硝唑治療后存在治療效果不徹底、疾病出現復發等現象。這樣一來,患者的治療效果無法得到保證,身體健康會受到更為嚴重的影響。因此,目前臨床在治療盆腔炎時經常將奧硝唑與其它藥物聯合應用。頭孢地尼是第三代頭孢菌素的一種,其自身具有較強的抗菌廣譜,在臨床中主要可以被用于治療鏈球菌或葡萄球菌引發的炎性疾病。盆腔炎患者在服用頭孢地尼接受治療后,在無氧環境下,微生物分子中存在的硝基會出現較強的還原性反應,從而生成新的氨基類物質。這樣,患者盆腔部位存在的微生物可以被有效殺滅。患者服用頭孢地尼之后,機體內部頭孢菌素酶及內酰胺酶的平衡狀態可以得到保證,患者機體可以被有效調節,機體內部存在的革蘭菌自身活性可以得到較好的抑制。此外,患者服用頭孢地尼接受治療,過敏反應很少,藥物的毒性成分也很低,患者治療的安全性可以得到較好保障。
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單純服用奧硝唑接受治療,實驗組患者則在對照組患者治療基礎上聯合服用頭孢地尼接受治療。在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后可以看出,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無效例數明顯較少,有效例數與顯效例數均較多,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達到95%,遠高于對照組患者77.5%的治療有效率。從本次研究的結果可以看出,頭孢地尼聯合奧硝唑在盆腔炎治療中具有較強優越性。
結語:
在盆腔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頭孢地尼聯合奧硝唑可以確保患者的治療效果,并加速患者的康復進程,兩藥聯用值得在臨床中全面推廣。
參考來源:《頭孢地尼聯合奧硝唑治療盆腔炎臨床效果分析》王振先,《醫師在線》2016年7月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