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艷華
宮頸糜爛是已婚婦女的常見病及多發病,占已婚婦女的50%以上,是誘發宮頸癌的高危因素。主要表現為白帶增多,腰骶酸脹墜痛及性交后出血等。臨床上積極防治宮頸糜爛,對保證婦女健康,減少患者痛苦和預防宮頸癌的發生有重大意義。
1 料與方法
1.1病例選擇
隨機選擇2006年12月至2007年7月在我院門診就診的宮頸糜爛患者158例,年齡23~ 49 歲,平均36歲。用分層隨機抽樣法分為治療組80例和對照組78例。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病程無顯著性差異。
1 .2診斷標準
診斷均按高等醫學院校婦產科教材相關診斷標準,治療前所有病例均行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部分病例行陰道鏡、人乳頭瘤病毒( HPV )檢查和宮頸活檢,排除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白帶常規檢查排除滴蟲、霉菌或其他性病感染,均未接受過其他治療。根據糜爛面積分:輕度(糜爛面小于整個宮頸面積的1/3),中度( 糜爛面積占整個宮頸面積的1 /3~ 2 /3),重度( 糜爛面積占整個宮頸面積的2 /3 以上)。根據糜爛的深淺程度分:單純型( 糜爛面平坦)顆粒型(糜爛面凹凸不平呈顆粒狀),乳突型(糜爛凹凸不平呈乳突狀)。
1.3 治療組
藥物選用愛寶療陰道栓劑( 德國百克頓藥廠生產,每枚愛寶療栓含聚甲酚磺醛90mg)和定君生(乳酸菌活菌膠囊, 內蒙古雙奇藥業公司生產),囑患者月經干凈3 天后開始每晚清潔外陰后用愛寶療栓劑一枚置于陰道后穹隆部,隔日1次,共6次,停藥1天后使用定君生每晚陰道放置,共6次,至此為1個療程。對照組:單用愛寶療栓劑,用法同上。
兩組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盆浴及使用其他藥物。于二次月經干凈后3~ 7天復查,詢問癥狀及觀察糜爛面變化、陰道分泌物的量和性狀變化,并進行療效判定。患者于治療后6~ 8周隨診,復查并再次進行療效判定。
1.4療效判定
痊愈:糜爛面消失,宮頸全部光滑;顯效:癥狀消失,宮頸糜爛面積縮小達1 度以上或宮頸糜爛面積縮小> 50%;有效:癥狀改善,宮頸糜爛面積縮小不足1度或宮頸糜爛面積縮小< 50%,但乳突型轉為顆粒型,顆粒型轉為單純型; 無效: 癥狀未改善,糜爛面無變化或有發展。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x2 檢驗。
2結果
2.1 臨床療效 兩組病例宮頸糜爛程度比較和宮頸糜爛類型比較無顯著性差異(見表1)治療1個療程后首次復查,治療組( 80例)和對照組( 78 例) 和痊愈、顯效、有效、無效例數分別為38、26、10、6和33、20、16、9。總有效率分別為92. 5%和88 .5%。有效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 P > 0. 05);治療6~8周后復查,治療組( 72例)和對照組( 68例)的痊愈、顯效、有效、無效例數分別為35、20、13、4和25、13、15、15。總有效率分別為94.4%和77.9% 。對照組復發6例,兩組有效率和復發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 < 0.05)。
2.2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均無明顯不適。
3 討論
宮頸糜爛表現為宮頸鱗狀上皮脫落,為柱狀上皮代替,上皮下血管顯露, 形成糜爛面,由于糜爛面覆蓋的柱狀上皮抵抗力低,易被病原體侵及面發生炎癥。宮頸糜爛的治療以局部治療為主,其目的是使宮頸表面的柱狀上皮壞死、脫落,最后以新生的鱗狀上皮覆蓋。愛寶療的主要活性成分為聚甲酚磺醛, 對壞死或病變組織具有選擇性凝固排除作用,能促進組織再生和上皮的重新覆蓋,面對正常鱗狀上皮無影響。同時,能消滅陰道內各種病原微生物(細菌、霉菌、滴蟲等),明顯改善陰道內環境及陰道清潔度。在正常情況下,陰道并非無菌環境,占陰道細菌絕對優勢的乳酸桿菌能分解上皮細胞內的糖原,產生有機酸及過氧化氫,對抑制致病菌大量集中敏殖發揮重要作用,在除病原過程中,陰道微生物環境同時也遭到嚴重破壞,乳酸桿菌比例失調,原有的自然防御功能喪失,為此,在除病原之后,還應及時補充乳酸桿菌,幫助恢復陰道正常菌叢,發揮陰道的自凈作用,增強其防御功能,鞏固療效。定君生膠囊的主要成分是活性乳酸桿菌,它是從人體或動物陰道分離乳桿菌,經過體外人工毓后制成的活菌制劑,它能調整陰道菌群,維持陰道酸性環境,阻止病原微生物的繼續入侵,與愛寶療聯合使用起到協同和促進作用,療效鞏固顯著,有利于減少病情反復,縮短療程,為宮頸糜爛的治療提供了一個新的方案,使用方法簡便,值得臨床使用。
參考文獻:蘇艷華。愛寶療聯合定君生治療宮頸糜爛的臨床觀察[J].海峽藥學。2007(19):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