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惠云,尉娟芳
運城市臨猗縣由于農村衛生條件差,很多幼女5-6 歲了還穿開襠褲,孩子隨地亂坐,很少洗澡,不用說每天洗淋浴了,一人一盆也達不到。農村幼女外陰炎、陰道炎,發病率很高,約占發病率的30%。青春期前外陰、陰道炎是幼女婦科常見病之一,在門診就診率農村明顯多于城市。由于青春期前外陰、陰道炎病因復雜,農村醫療條件有限,許多幼女得不到及時的婦科檢查,加之幼女自身認識能力低,害羞、不好意思對醫生講,常造成治療不及時,部分患者炎癥反復發作,給幼兒、家長造成很多痛苦和麻煩
1 嬰幼兒外陰、陰道炎
嬰幼兒陰道炎常見于5 歲以下幼女,多與外陰炎并存。由于嬰幼兒的解剖生理特點,所以容易患病。原因:①嬰幼兒的解剖生理特點為外陰發育差,不能遮蓋陰道口,細菌容易侵入;②新生兒出生后2~3 周,因身體內的雌激素水平下降,雌激素水平低,陰道上皮薄,糖原少,pH 上升至6~8,乳桿菌為非優勢菌,抵抗力低,易受其他細菌感染;③嬰幼兒的衛生習慣不良;④年齡小誤放異物。主要癥狀為陰道分泌物增多,呈膿性。多伴有尿道炎,膀胱炎,嚴重時患兒哭鬧、煩燥,不安或用手搔抓外陰,檢查可見外陰、陰蒂、尿道口、陰道口黏膜出血、水腫,甚至有時可見膿性分泌物自陰道流出。治療原則為:①保持陰道清潔、干燥、減少摩擦;②針對病因體選擇治療方案;③對癥處理有蟯蟲者,給予驅蟲治療;若陰道有異物應及時取出。
2性傳播性疾病
由于現在成年人性傳播疾病的增加,性病、病原體可通過胎盤、產道、性接觸或密切接觸,包括性虐待導致青春期前性傳播疾病有增加的趨勢,給幼女、少女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醫務人員要做好她們的思想工作,以免使她們的身心發育受到傷害,讓她們能幸福的生活和學習。
2.1 滴蟲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是由于陰道毛滴蟲引起的,是常見的陰道炎,在10 歲前發病率較低,初潮后明顯增加,其癥狀主要表現為陰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陰瘙癢,或有灼熱、疼痛。分泌物典型特點為稀薄膿性、黃綠色、泡沫狀、有臭味。診斷典型病例容易診斷若在陰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蟲即可確診治療:①全身用藥初次治療可選用甲硝唑,每天每公斤體重7.5 mg 分三次口服連用7 日,藥物的治愈率為90%~95%。服藥后偶見胃腸道反應、食欲減退、惡心、嘔吐以及頭痛、皮疹、白細胞減少等癥狀,一旦發現應立即停藥。改為局部用藥;②局部用藥高錳酸鉀1/5 000 外洗,擦干凈后甲硝唑生研為粉狀外涂;③注意內褲、褲頭勤洗并曬太陽。
2.2 淋菌性陰道炎淋菌性陰道炎,一般在接觸感染后1 周內出現癥狀,是目前我國青春期前最常見的一種,主要表現為外陰部紅腫,灼熱、灼癢,陰道及尿道流血,水腫有膿性分泌物排出。因尿道短有些病人尿道刺激癥狀不典型;因白帶多,患者肛門可能出現紅腫灼痛。確診應結合病理化驗。治療方法:①靜脈滴注頭孢曲松納,每日每公斤體重100 mg 靜滴;②用1∶5000 的高錳酸鉀溶液或2%~3%硼酸溶液沖洗外陰,若患者對頭孢類藥物過敏,則改用阿奇霉素,療程7 天。
2.3 支原體感染支原體感染往往為母嬰間接傳播,表現為慢性遷延不愈的漿性黃白色陰道分泌物量多,外陰紅腫瘙癢不適。治療方法:①全身用藥紅霉素口服,10~14 天為一療程,較重者可靜滴阿奇霉素。②局部用藥1/5 000 高錳酸鉀沖洗外陰,紅霉素軟膏外涂。
2.4 沙眼衣原體感染沙眼衣原體主要侵犯泌尿生殖道的柱狀上皮細胞,潛伏期10~20 天,起病緩慢。臨床表現為陰道分泌物增多,外陰瘙癢、陰道口、處女膜紅腫,并伴尿痛、尿急等不適。治療方法是:①高錳酸鉀液坐浴(濃度1∶5 000);②紅霉素碾碎放在陰道口,14 天一療程。
3 非特異性外陰、陰道炎
青春期前外陰、陰道炎是以非特異性感染為主,占外陰、陰道炎的75%。
3.1 尿布性皮炎尿布性皮炎主要發生在新生兒和嬰幼兒身上,是新生兒和嬰幼兒常見的皮膚病之一。它的主要癥狀是:外陰皮膚出現紅斑,嚴重時會出現泡疹,靡爛或潰瘍,這時再治療難度就大了。因此我們要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防重于治。方法是:幼女的外陰要保持清潔、透氣、干燥,盡量使用棉質尿布,勤換,發現幼女外陰出現紅斑,要及時用溫水清洗后擦干,然后涂抹植物油或氧化鋅軟膏。
3.2 陰道異物青春期前幼女若外陰、陰道炎久治不愈,反復發作,特別是陰道分泌呈血性或膿性,有時伴有臭味,應考慮陰道是否有異物存在。陰道異物的原因,是由于幼女出于好奇心或為解除外陰瘙癢,將異物放入陰道內,導致繼發感染。防治方法,①嬰幼兒一定要有專人看護,②嬰幼兒如果不明原因哭鬧,應及時檢查外陰、陰道是否有紅腫或異常分泌物③在麻醉下,采用肛診推移法或在鼻腔鏡鏡下取出。
4 特異性外陰、陰道炎
4.1假絲酵母菌感染
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感染是常見的外陰、陰道炎癥,也稱外陰陰道念珠菌感染。常見的發病誘因有糖尿病,大量應用免疫抑制劑及廣普抗生素。長期應用抗生素,抑制乳桿菌生長,從而利于假絲酵母菌繁殖。臨床表現為外陰瘙癢、灼痛、嚴重時坐臥不寧,異常痛苦,分泌物增多,特征為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樣。有些患者伴尿頻、尿痛,診斷若在分泌物中找到白假絲酵母菌即可確診。防治辦法:①消除誘因,及時停用廣譜抗菌素,雌激素及皮質類固醇激素。勤換內褲,用過的內褲、盆及毛巾均應用開水燙洗。②局部用藥用2%~4%碳酸氫鈉溶液每天坐浴1 次,外陰涂達克寧或霉唑軟膏,7~10 天為1 個療程。對孕期假絲酵母菌感染者必須在產前冶愈,防止在分娩過程中或分娩后傳染給新生兒。
4.2 細菌性陰道炎細菌性陰道炎為陰道內正常群失調所致的一種混合感染,但臨床及病理特征無炎癥改變。主要有加德納菌、幼彎桿菌、普雷沃菌、紫單胞菌類桿菌、消化鏈球菌等,厭氧菌以及人型支原體,其中以厭氧菌居多,臨床表現為陰道分泌物增多,有魚腥味,可伴有輕度外陰瘙癢或灼感。防治辦法:①勤換內褲,內褲要用專用盆洗,用開水燙;②藥物治療,首選甲硝唑每日每公斤體重7.5 mg,分2~3 次口服,共用7 日,③局部用藥高錳酸鉀液坐浴(濃度1/5 000),每天一次,甲硝唑碾粉外涂效果很好。
4.3 蟯蟲性外陰、陰道炎蟯蟲性外陰、陰道炎在正常情況下并不常見,農村幼女發病率明顯高于城鎮幼女。如果臨床診斷為其他類型外陰、陰道炎,且患兒有不明原因摩擦、抓撓外陰處,以夜間瘙癢為重,則考慮可能是蟯蟲性外陰、陰道炎。蟯蟲性外陰、陰道炎的防治方法是:①徹底消滅腸道蟯蟲,防止復發。②保持外陰清潔、干燥、減少摩擦、避免刺激③用高錳酸鉀液(濃度1∶5000)坐浴,每日1~2 次,外涂紅霉素軟膏。治療7 天為1 療程,到時若未完全治愈,可再治療一個療程。
4.4 接觸性皮炎幼女外陰皮膚由于接觸了某些刺激性物質或過敏性物質而發生的炎癥,或因肥胖,外陰皮膚、大腿間皮膚彼此摩擦有液體滲出,在接觸部位有灼熱感,出現皮診、水皰,重者還會發生壞死及潰瘍。接觸性炎癥的治療方法是:去除過敏原,避免用刺激性物質,局部用氧化鋅軟膏;重癥可口服抗過敏藥,局部用糖皮質激素,一般都能治愈。
青春期前幼女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她們到婦幼院門診就診心理壓力比較大,在臨床診治過程中有一定困難,醫護人員態度必須親切,檢查必須輕柔,應注重無創。對非特異性外陰、陰道炎,需讓患者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對癥處理即可。對于特異性病原體引起的外陰、陰道炎,要針對病原體冶療,而青春期前幼女由于卵巢功能開始活化,在體內雌激素的影響下出現生理性的白帶增多,分泌物表現為清亮、透明、無味,不引起外陰刺激癥狀,內褲有黃棕色污斑,屬正常現象,不必盲目治療。要給青春期前幼女做好衛生宣傳工作,使她們能放下壓力,輕松的工作和學習。
參考文獻:吉惠云,尉娟芳。如何防治青春期前外陰炎、陰道炎[J].科學之友,2011,9: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