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拉米夫定耐藥的發生,人們對阿德福韋的耐藥狀況十分關注。據Westland等報道,為了監測阿德福韋治療48周HBV變異的情況,有7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登記加入這項前瞻性雙盲的研究。最后參加治療的患者有695例。其中467例患者接受了阿德福韋的治療,228例為安慰劑對照。研究方案要求對所有在基線和治療48周可以用PCR技術檢測到HBV DNA的患者進行病毒基因分析。結果在10例中檢測出HBV多聚酶基因保守區出現氨基酸取代現象,其中阿德福韋治療組4例,安慰劑組6例。4例接受阿德福韋治療患者的HBV變異株在體外仍對阿德福韋敏感,且在治療中患者的DNA繼續下降,至48周時未出現反跳現象。因此認為,這種變異與阿德福韋耐藥無關。
Villa等報道1例肝移植術后再感染拉米夫定耐藥的HBV患者接受阿德福韋治療后變異病毒發生的變化。該例患者在治療前檢測到HBV野毒株和前S1區缺失株的混合感染,在使用阿德福韋治療1年后,HBV DNA仍為陽性但肝功能恢復正常。對患者的HBV DNA基因進行序列分析發現,HBV野毒株明顯受到抑制,而前S1區缺失的病毒株占優勢。作者認為:這可能與阿德福韋對野毒株有明顯抑制作用,而對前S1區缺失的病毒株的抑制較弱有關。也可能是阿德福韋促進了前S1區缺失的病毒株的復制。
Peters等報道1例HBV感染的無癥狀攜帶者在腎移植后6個月因乙型肝炎復發而采用拉米夫定治療,病情一度好轉。但1年后因出現拉米夫定耐藥而肝病加重,不得不停用拉米夫定,并進行肝移植。肝移植后采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阿德福韋治療。肝移植后16個月,HBV DNA仍陰性。檢測HBV多聚酶基因序列,未發現在拉米夫定耐藥中常見的YMDD變異株,但可見到另外兩種變異株(F514→L和L528→M),但這兩種變異病毒株出現的臨床意義尚不清楚。
Angus等報道了1例使用阿德福韋治療96周的患者出現了有臨床和病毒學證據的耐藥。這例患者在阿德福韋治療開始后,HBV DNA水平很快下降,且在治療的16周ALT恢復正常。然而,在2年的治療期間,患者的HBV DNA水平逐漸上升,最后恢復至接近治療前的水平。由于病毒復制,患者的ALT明顯升高,并出現輕度黃疸,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時間的異常。對比治療前后病毒DNA多聚酶鏈基因序列,發現一種新的在HBV多聚酶D區236位殘基部位天冬酰胺取代蘇氨酸的HBV變異病毒。體外試驗證實,這種變異病毒對阿德福韋的敏感性明顯降低。以后,該患者改用拉米夫定治療,血清ALT恢復正常,HBV DNA水平明顯下降。
盡管人們在Ⅱ期和Ⅲ期臨床研究中均十分關注阿德福韋耐藥性HBV變異的發生情況,但由于對其研究的時間尚短,有關報道仍較少,有待于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