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的研究顯示,圍產期激素水平的改變可能是觸發該時期
抑郁癥發生的重要原因。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近期進行了一項研究,探討了雌激素和黃體酮的改變幅度與圍產期抑郁癥狀嚴重程度間的關系。共有192名孕婦在妊娠38周時接受了SDS得分評估,105人在圍產期接受了DSM-III-R診斷評估及SDS得分評估,89人于產后6個月接受了EPDS評估,以此來反映抑郁癥診斷及抑郁癥狀的自我評價與雌激素、黃體酮水平間的關系。
最終有7人明確診斷為終生性的重癥抑郁癥(MDD),有12人診斷為分娩時的重癥抑郁癥,另70人為健康者。結果發現,這三組人群在產后1~3天時的雌激素和黃體酮水平的下降幅度并無顯著差異。就雌激素和黃體酮的整體水平而言,分娩時MDD組患者產后第3天的雌激素水平要明顯高于終生MDD和正常人[F(2,92)=6.6, p<0.05]。妊娠末期的自我抑郁癥評分要顯著高于產后,有13.3%的人在產后第5天通過DSM-III-R明確診斷為MDD。研究人員指出,該研究結果與目前關于雌激素撤退或性腺機能減退是產后抑郁癥的病因之一的假設并不一致。因此,在探討產后抑郁癥的發病機制方面還有很多工作和研究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