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弱視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疾病,該病發病率高,占兒童總比例的2--3%。弱視是一種嚴重危害兒童視功能的眼病。由于兒童時期是視覺的發育關鍵時期,兒童的弱視如果不及早地發現和治療,都將會導致單眼或雙眼視力低下,嚴重影響雙眼視功能,還會導致融合消失,成為立體盲。
弱視的分類:
斜視性弱視:病人有或曾有斜視,大腦皮質(視中樞)為消除或克服斜視所造成的復視和視覺紊亂而選擇性地抑制斜視眼傳的視覺沖動,斜視眼黃斑功能長期被抑制而形成弱視。
屈光參差性弱視:雙眼屈光參差2.5D(250度)以上者,由于兩眼視網膜成像大小不等,兩物像融合困難,致便屈光不正較重的一眼的物象被抑制,日久淪為弱視。
視覺剝奪性弱視:在嬰幼兒期由于先天性白內障、上瞼下垂、角膜混濁等疾病而使黃斑部接受不到光刺激不能成像。在嬰幼兒視覺尚未發育到成熟階段,視網膜沒能得到足夠的光刺激而未能充分參與視覺發育過程所造成的弱視。
屈光不正性弱視:遠視+3.0D(+300度)、近視-6.0D(-600度)、散光2.0D(200度)以上的幼兒在兒童期或學齡前未得到矯正者易發生弱視。
先天性弱視:由于器質性斜視、眼球震顫、先天性全色盲等引發的弱視。
癔病性弱視:同樣也是弱視的一種,見于癔病患者。
造成弱視的原因很多,先天性的眼睛發育遲緩除外,有些孩子眼球發育正常,但是由于上瞼下垂,造成眼球形覺剝奪性弱視。孩子上瞼下垂造成的形覺剝奪性弱視是什么原因呢?
上瞼下垂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三種,其中重度下垂容易形成形覺剝奪性弱視。形覺剝奪性弱視是指在嬰幼兒期,由于上瞼下垂遮擋瞳孔,致使光線刺激不能充分進入眼球,剝奪了黃斑部接受正常光刺激的機會,產生功能性障礙而發生弱視。對于上瞼下垂造成的弱視治療,應該及早手術,先手術改善上瞼下垂的外觀,之后進行弱視治療,不能拖延。部分年紀小的患兒在等待手術的時間里,可以采用視力訓練,即每天采用遮蓋療法1-2小時的措施預防治療下垂眼睛的弱視。
根據弱視程度和注視性質的不同,可選擇不同弱視的治療方法:
1、旁中心注視弱視
各家意見不同,有一些學者主張仍用主導眼遮蓋法,認為弱視眼經強迫作注視眼后能自動改變旁中心注視為中心注視,并促進視力。亦有學者主張術前宜先使旁中心注視轉變成中心注視。才能在手術后保持正視位。
2、中心注視性弱視
傳統治療通常在矯正屈光的前提下采用遮蓋健眼的遮蓋法,強迫弱視眼注視,并結合精細目力作業如:穿珠子、在家做些描圖、穿針等訓練,以增進視力提高。而隨著技術的進步通常采用多媒體網絡視覺訓練。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弱視的治療是一個過程,家長應該有耐性,平時要注意孩子的舉動和行為,平常,如家長發現孩子的視力有異常情況,應及早帶孩子至專科眼科醫院檢查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