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凍人癥(肌萎縮性側索硬化)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好發于40-70歲的中老年人。按照國外4-6/100,000的患病率,據調查,中國約有20萬患者。
漸凍人癥主要侵犯患者的運動神經元系統。一般而言,身體的運動神經元有2大類:一為上運動神經元,一為下運動神經元。上運動神經元發生問題,會產生肌肉僵直,反射增強,臨床上表現出來的癥狀使得患者走路時,一跳一跳的,無法協調。因為反射增強,有時患者的膝蓋會一直抖個不停,這些都是上運動神經元的癥狀。至于下運動神經元,則以肌肉萎縮、無力,肌肉震顫的癥狀為主,通常出現在手掌、指間的肌肉萎縮,虎口萎縮,慢慢地,惡化到達肩膀、頸部、舌頭、吞咽的肌肉萎縮,造成吞咽困難及呼吸衰竭。
醫界對致原因并不十分了解,百分之五的病例可能與遺傳及基因缺陷有關,另外有一部分是環境因素,如重金屬中毒、鉛中毒,都可能造成運動神經元疾病,不過百分之九十的病例都是原發性,也就是不明原因。認為造成運動神經萎縮的主要原因,是細胞內的麩胺酸無法代謝,堆積在運動神經元細胞內產生毒性,造成神經細胞的萎縮。產生漸凍人癥的原因,目前主要理論有:
1. 神經毒性物質累積,谷氨酸堆積在神經細胞之間,久而久之,造成神經細胞的損傷。
2. 線粒體能量代謝異常,神經細胞膜受損。
3. 遺傳基因突變,其中SOD1, TDP43等基因已明確。
漸凍人癥的臨床表現
一)根據病變部位輕重不同,可見兩類癥狀:
1、上神經元的癥狀包括:精細度變差、肌力減退、痙攣、病態反射、彎曲痙攣及假性延髓征象。
2、下神經元的癥狀包括:肌力減退、肌肉萎縮、反射降低、肌肉顫動、及易抽筋。 剛開始可能只是末稍肢體無力、肌肉抽搐,容易疲勞等一般癥狀,慢慢的會進展為肌肉萎縮與吞咽困難,最后產生呼吸衰竭。
二)根據開始的癥狀不同,可分為兩種疾病發展模式:
1、以四肢侵犯開始:四肢肌肉由某處開始萎縮無力,然后向其它部位蔓延,最后才產生呼吸衰竭。
2、以延髓肌肉麻痹開始:在四肢運動還算良好時,就已經出現吞咽、講話困難的癥狀,接著很快就進展為呼吸衰竭。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各種遺傳因素、環境因素都有可能導致漸凍人癥。漸凍人癥的臨床表現很多,應該要及早了解,才能更好地預防漸凍人癥的出現,避免危害自己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帶來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