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腫瘤是一類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常見病,我國的腫瘤治療模式有西醫和中醫兩種,中西醫結合是中國特色的腫瘤治療模式,長期的實踐表明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是現階段治療大多數腫瘤的較好方案。因此,科學、公正地評價中西醫兩種腫瘤治療模式的優缺點及正確認識中西醫結合治療模式的理論基礎對于腫瘤的治療是十分重要的,有助于進一步提高腫瘤的治療效果。
1.腫瘤的治療模式
1.1 西醫治療模式
(1)手術治療
理論依據:腫瘤是一類以"局部腫塊病變"為主的"全身性"疾病,因此,從理論上講,手術切除局部腫塊可以起到治療腫瘤的作用,也應作為治療腫瘤的主要手段。臨床實踐也證明了這兩點:對于大多數腫瘤來說,手術常是目前的主要治療手段;手術確能治愈部分病例。
適應證:早期、中期和局限性腫瘤的根治性治療,晚期腫瘤的姑息治療。
優缺點:手術是一種機械手段,局部病變治療徹底,不存在化療耐藥、放射抗拒等問題。缺點是創傷性較大,有些部位手術難度大,對于亞臨床轉移灶無效。
失敗原因:局部擴散;潛在轉移;絕大多數腫瘤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局部治療手段有其局限性。
評價:手術治療腫瘤的療效較為確切,對于大多數癌癥來說,如果無手術禁忌癥,應首先選取用手術,然后再輔以其它治療。
(2)化學治療
理論依據:腫瘤是一類細胞增殖、分化異常的疾病,化療藥有"細胞毒"和促進分化等作用,可以殺死腫瘤細胞、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繁殖和促進腫瘤細胞的分化等,從而可以治療或治愈腫瘤。
適應證:中、晚期腫瘤,轉移性腫瘤,亞臨床轉移灶。
優缺點:化療是一種全身性治療手段對原發灶、轉移灶和亞臨床轉移灶均有治療作用。缺點是化療藥物的選擇性差,在取得治療效果的同時,常出現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化療是否抑制病人的免疫功能,需視腫瘤的生物學行為、用藥的種類、時間等不同,不能一概認為化療能抑制免疫功能,對于許多腫瘤,有效的化療通過殺死腫瘤細胞,還可以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
失敗原因:腫瘤細胞耐藥(原發性和/或繼發性耐藥);一級動力學殺傷,不能殺死所有的腫瘤細胞,殘存腫瘤細胞常常會復發、轉移;藥物不能進入腫瘤組織內;腫瘤生長比例低,G0期細胞多。
評價:近年來,隨著新的化療藥物的出現和化療的不斷進展,許多腫瘤的化療效果得到明顯提高,有些腫瘤如淋巴瘤、睪丸腫瘤等化療可以治愈,因此化療作為一種全峰性治療手段,在癌癥的綜合治療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可以預言:人類最終征服癌癥是要通過內科治療。
(3)放射治療
理論依據:腫瘤細胞對于放射線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放療作為治療癌癥的一個重要手段,對于許多癌癥可以產生較好效果。
適應證:區域敏感性腫瘤。
優缺點:對于有些腫瘤療效較為確實,毒性相對較小。缺點是遠期毒性反應;劑量限制性毒性;
失敗原因:放射抗拒(原發或繼發);擴散和轉移;亞臨床轉移灶。
評價:放療作為一種局部治療手段,主要用于癌癥局部腫塊的控制,對于許多腫瘤具有一定效果,在腫瘤的綜合治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4)生物學治療(Biological Reaction Modifiers,BRMs)
理論依據:機體內既存在著基因突變、發生腫瘤的可能性,同時又存在著消除基因突變、腫瘤發生的機制和免疫能力,腫瘤的發生發展和播散是由于腫瘤與機體防御之間的動態平衡破壞的結果,生物學治療就是著眼于提高腫瘤病人的抗腫瘤免疫能力,起到治療、控制腫瘤的效果和目的。
適應癥:某些與免疫功能相關的腫瘤,如毛細胞性白血病;腫瘤殘存,少于106-107個細胞;局限性腫瘤。
優缺點:全身性治療手段。缺點是目前使用的BRMs大多數都有一定的毒副反應。
失敗原因:腫瘤的免疫原性太低或喪失;腫瘤病人免疫功能降低的原因和分子機理不清楚,臨床試用的治療大多數是屬于盲目性治療。
評價:除少數腫瘤外,療效尚不確切,基本上處于試驗治療階段。
(5)基因治療
理論依據:腫瘤是一類"多基因病",目前認為其基本的發病學機理是由于基因表達調控異常、生長因子分泌功能失常、信號傳導異常、使細胞發生惡性增殖而發生的。因此,從理論上分析,從基因水平調控細胞的基因表達過程是治療腫瘤較為理想的手段和途徑,近年來,基因治療已經開始用于腫瘤的治療。
適應證:試用于某些腫瘤的實驗治療,如惡性黑色素瘤,肺癌等。
優缺點:還有待今后的觀察才能總結。
評價:目前還處于實驗研究階段,療效尚不確切。
1.2 中醫治療模式
中醫中藥治癌對于減輕癌癥病人的癥狀和痛苦,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命,降低癌癥的死亡率,都有其重要的意義。中醫中藥治癌有五大特點:
1、具有較強的整體觀念。腫瘤雖然是生長在身體的某一局部,但實際上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對多數的腫瘤病人來說,局部治療是不能解決根治問題的,而中醫由于從整體觀念出發,實施辯證論治,既考慮了局部的治療,又采取扶正培本的方法,對于改善患者的局部癥狀和全身狀況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可以彌補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的不足。手術固然能切除癌腫,但還有殘癌、或區域淋巴結轉移、或血管中癌栓存在等,運用中醫中藥術后長期治療,可以防止復發和轉移;放、化療治療對消化道和造血系統有相當的副作用,運用中醫中藥治療既能減輕放、化療的副作用,又能加強放、化療的效果,對于晚期癌癥患者或不能手術和放、化療的可以采用中醫中藥治療,因此我國治療癌癥比外國多了一條中醫中藥的途徑。
3、不影響勞動力。癌癥患者在局部狀況好轉的同時,全身狀況也得到改善,甚至能勝任日常的工作。
4、副作用小。沒有骨髓抑制方面的副作用,對消化道也不會有嚴重的影響。
5、經濟上比較便宜,服用又方便。
(1)辨證治療
① 扶正培本
理論基礎:中醫理論認為虛證是腫瘤發生發展的重要原因和病機,正氣不足,氣血虛弱,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因而出現氣滯、血瘀、濕聚、痰結等一系列病理變化,最終形成腫瘤。臨床實踐也充分證明了扶正培本可以緩解癥狀、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降低放化療的毒副作用等,對于某些腫瘤可能會降低復發率、提高治愈率的作用。因此扶正培本是中醫預防、治療腫瘤的特色和優勢。
適應證:主要適應于晚期腫瘤。
具體措施:滋陰,補氣,補陽,養血。
② 祛邪
理論基礎:中醫理論認為外邪是腫瘤發生發展的一個因素。由于長期飲食不潔、情志失調、過度勞傷等引起機體陰陽平衡失調、臟腑功能失調、外邪乘虛而入,引起氣滯血瘀、邪毒聚結等一系列病理變化,最終形成腫瘤。因此,祛邪也是中醫治療腫瘤的一大治則,具有較好的療效。
適應證:早期腫瘤和體質較好的病人。
具體措施: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軟堅散結,化痰祛濕,以毒攻毒等。
評價:證是一類西醫尚未認識的基本病理過程,中醫辨證治療是中醫治療疾病的特色和優勢,辨證治療通過調整病人的陰陽平衡、提高病人的免疫能力等可以起到治療腫瘤的效果,中醫辨證治療雖然主觀療效較好,但客觀療效較差,腫瘤的體積變化常不顯著。
(2)辨病治療
理論基礎:現代醫學對于疾病過程的認識是"病",由于現代醫學診斷技術的發展使得機體各個部位發生的腫瘤都可以得到明確診斷,這是現代醫學診治疾病的重大優勢。近年來,中醫在治療疾病時也吸納了西醫這種辨"病"治療模式,因此,現代中醫治療腫瘤的原則是在辨證治療的基礎上,還常選用一些具有一定抗癌作用的中草藥進行辨病治療,實踐表明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治療腫瘤具有較好療效。
1.3 綜合治療模式
理論依據:由于癌證發生發展過程的復雜性和異質性,目前對腫瘤的發病學機理尚不明了,也無特效的根治辦法,因此,根據病人的全身情況和腫瘤的局部情況,將現有各種對癌癥有效的治療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合理地選擇使用,從理論上分析可以最大幅度地提高腫瘤的治療效果,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適應證:幾乎是全部腫瘤。
優缺點:療效較好,是現階段首選的治療模式。缺點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惡性程度較高,綜合治療的遠期效果仍不理想。
失敗原因:腫瘤的生物學行為了解不夠,對個體的預后評價缺乏有效的辦法;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治療方案選擇不當。
(1)常規治療模式:手術 + 術后化療、放療、生物學治療、中醫中藥治療
(2)新輔助治療模式:化療和/或放療 + 手術 + 化療、放療、生物學治療、中醫中藥治療
(3)放療 + 化療 + 生物學治療 + 中醫中藥治療
評價:綜合治療是現階段治療腫瘤的較好方案,是目前絕大多數腫瘤治療的基本原則,但腫瘤的綜合治療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科的密切協作和配合才能搞好。綜合治療的含義是:根據病人的機體情況、腫瘤的病理類型、侵犯范圍和發展趨勢,有計劃地、合理地應用現有的治療手段,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治愈率、提高病人生存質量。
2.中西醫結合防治腫瘤的理論依據
中西醫結合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腫瘤綜合治療模式。長期的實踐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是目前治療腫瘤的較好方案,特別是對于中晚期惡性腫瘤患者。西醫西藥殺死殺傷癌細胞的能力較強,近期療效較好,但由于化療藥的毒副作用,對于大多數腫瘤,單用西藥化療并不能提高治愈率、延長生存期、提高生存質量。中醫中藥雖然殺死殺傷癌細胞的能力較弱,近期療效較差,但中藥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遠期效果較好。有機地將西醫治療手段和中醫中藥治療結合起來,不僅可以有效地殺滅腫瘤細胞,而且還能提高病人的免疫力、生存質量、降低化療和放療的毒副作用,降低復發率,提高生存率等。總的來說,目前腫瘤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應以西醫治療手段為主、中醫治療方法相輔,二者相輔相成。
疾病的治療可以分為病因學治療和病理生理學治療兩類,病因學治療是將引起疾病發生的病因作為治療靶點,從病因學角度防治疾病,從根源上消除疾病的發生,這是現代醫學治療疾病的優勢所在,如果引起疾病發生的病因單一而且明確,則病因學治療較易顯效,但如果疾病的病因較多或者不明確,病因學治療則往往難以顯效或無法進行病因學治療。病理生理學治療則是通過使用藥物、生物反應調節劑等干擾、調節疾病過程中出現的病理生理變化而起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和效果,中藥治療疾病的基本機理大多是屬于病理生理學治療。
所有的疾病都是"基因病",可以分為單基因病、多基因病和獲得性基因病三類,單基因病雖然種類較多,但其發生率很低,因此對人類生命健康危害較大的是多基因病和獲得性基因病。在治療常見的多基因病中,西藥的作用機理常常較為明確,作用強度較強,但其作用靶點多是單一的。日益增多的科學證據表明;中藥的作用靶點是多靶點、多環節的模式,中藥的作用機理是多靶點、多環節地調節疾病過程中的病理生理變化而起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中藥多靶點的治療方式與西藥單靶點的治療模式相比較,在治療多基因疾病和獲得性基因病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和長處,實踐也證明這一點,許多西醫無法調治的慢性病和疾病狀態用中醫中藥常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腫瘤在病人體內引起的病理變化主要有兩類:
(1)局部的病理解剖學結構病變-腫塊及周圍組織的反應性改變;
(2)全身性的病理生理學改變,即機體臟器的功能性變化,這類病理生理變化在中醫理論中被歸納為"證"。根據現代醫學理論,中醫的證是屬于現代醫學理論中的病理生理過程,這是一類西醫目前尚沒有認識的基本病理過程,我們的理論研究和初步的實驗研究結果表明中醫的證(特別是指中醫虛證和慢性實證)是一類由于細胞因子網絡功能態異常的病理生理過程。因此中藥的基本作用機理是調控細胞因子網絡的功能狀態,而起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西醫結合防治腫瘤的理論基礎是:西醫的手術、放療、激光等是治療局部腫塊;化療是全身性治療,其治療目的也是消除局部原發腫瘤和轉移的腫瘤,而不在于調節腫瘤病人體內存在的病理生理變化;生物反應調節劑的種類較多(中藥也可以歸類到生物反應調節劑),雖然大多數生物反應調節劑的作用機理主要是調節病人的病理生理變化,提高病人的免疫能力,但由于免疫系統是由一系列的細胞參與、許多細胞因子等調節的過程,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異常都可以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因此腫瘤病人免疫功能下降的原因和環節很多,而目前臨床試用的生物學治療尚不能對進行有針對性的個體化治療,盲目地對所有的病人施以一種固定的治療藥物和模式,顯然這樣治療模式是難以取得良好效果的。中醫辨證治療的原理主要是調節病人體內出現的病理生理變化而起到治療腫瘤的目的。由此可見,西醫主要是治療腫瘤的原發灶和轉移灶,中醫主要是調節病人體內出現的病理生理變化,因此,中西醫結合具有治療局部腫塊和調節全身性的病理生理變化的雙重作用,其療效提高的機理和理論基礎正在于此。
目前的研究認為:腫瘤的發生發展是一個由多種病因引起、多階段的發生發展過程,是以基因表達調控異常和細胞惡性增生為基本特征的一類疾病,是一類典型的"多基因病"。
中醫和西醫防治腫瘤各有其優缺點:
西醫:腫瘤的病因至今不明確,西醫在預防腫瘤的發生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和辦法,只是在控制某些與癌癥發生的環境因素和相關疾病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在治療方面,西醫在防治腫瘤局部病變或由于腫塊壓迫造成的功能障礙等方面有較好效果,但對于腫瘤引起的病理生理變化常缺乏有效的治療措施。
中醫:中醫按照其獨特的理論體系,應用中藥防治腫瘤的發生和發展已經取得了一些效果,如增生平、六味地黃湯預防食管癌的研究。在治療方面,中醫在消除腫塊方面作用較差,但中藥在防治腫瘤引起的病理生理變化具有較好作用,是目前西醫達不到的作用。
因此,由于中、西醫其理論體系和臨床實踐的差異,對腫瘤的治療各有其特點和長處,正確地選用這兩種手段可以起到相互增效、提高腫瘤治療效果的目的和作用。